井陉县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十个一”活动为抓手,建阵地、抓重点、强基层、广覆盖,将阶段性宣传和永久性教育相结合,不断抓实抓细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一、用好红色资源,厚植家国情怀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深入实施“1+4+23+1000”红色文化工程。一是建设研学基地。依托井陉县爱国主义教育馆,建设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展厅,设置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无名丰碑、无形战线三大版块,通过理论介绍、典型人物、警示案例、风险挑战和筑牢防线等相关内容展示,系统介绍了国家安全的概念和任务,为各机关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展国家安全研学实践提供活动阵地。二是打造红色线路。将11个乡镇红色文化资源成线联片打造4条红色线路,投资500余万元重点提升23个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让旧址遗址成为红色“教室”、文物史料成为党性“教材”、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家国情怀。三是创建红色庭院。突出“净、美、和、红”四个要素,深入挖掘红色故事,在全县创建了1000个红色庭院,庭院主人积极服务村民,传承红色文化,用拉家常讲解的方式,将国家安全知识传到群众家门口、传到百姓心坎上。
国家安全主题教育展馆
二、抓牢国安教育,推进铸魂育人
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法定要求,以课程融合、社团活动、校外实践等形式,打造常态化校园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体系。一是抓示范学校创建。孙庄育才学校、陉山中学利用校园展览区、教室走廊、教室等公共区域分模块展示宣传国家安全各领域内容,系统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进学校、进教材、进头脑,不断增强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抓日常课程融合。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国家安全教育与政治、德育、历史、语文等学科有机融合,浸润渗透,共同育人,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牢植爱国爱家情怀。三是抓各类活动拓展。校内组织开展了学社表演、红色故事演讲、4.15板报比赛等活动,校外组织学生开展乡土人物采访、撰写风物志等实践活动,不断加深思政育人理念、拓宽思政渗透领域。
三、夯实薄弱环节,筑牢基层防线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的有关精神,广泛培育基层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思想基础。一是以点带面抓创建。全县17个乡镇各建设1个国家安全示范村,通过墙体喷绘、展板宣传、国家安全图书角等形式,构筑有形的教育基地,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共建共融共享,构筑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对点衔接、长效推进”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实践阵地组织架构。二是干部带头聚合力。发动村共产党员、退休教师等成为乡村国家安全工作宣传员,同时充分用好庭院会、田间会等乡村课堂开展宣传,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开展交流,全县各乡村宣传员开展宣讲400余场次,覆盖群众15000余人次。三是拓宽渠道扩效应。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读本(宣传单)、悬挂条幅、微信群转发、集市摆摊等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增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时效性,全方位深入推进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
国家安全示范村
四、加强社会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统筹全县各类为民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窗”为媒。在县乡两级行政服务中心、银行、电信营业厅等地通过悬挂横幅标语、电子屏宣传、摆放宣传彩页等方式宣传国家安全知识,潜移默化中让群众了解国家安全知识。以“车”为载。开通(核桃园—微水)国家安全主题公交线路,车身周围喷涂国家安全宣传标语及图案,车内张贴国安宣传画及举报电话,该线路穿过3个乡镇的自然村,共计44个站点。以“展”为介。举办国安主题书法、非遗作品展览活动,征集各类书法非遗手工作品共19类80余件,参观人数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