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当前的位置: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文件
石政发〔2016〕4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正定新区、循环化工园区和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42号)精神,促进全市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推进经济中高速增长,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步伐,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主动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方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着力点,借力“互联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培育石家庄制造特色产品和企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成为河北省制造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跨越的典范。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7年,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循环生产与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行业在全省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基本确立,“互联网+”新业态快速涌现,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两化融合水平进一步提高,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初见成效。

到2020年,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效果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效卓著。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节能减排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耗水平显著降低,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重点行业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我市成为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强市,基本实现工业化。

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全国形成领先优势。关键性领域创新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2.具体指标

  
  

二、重点任务和主要行动

(一)加快区域协同创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依托省会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引入京津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加快区域协同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我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1.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支持石家庄高新区积极参与以北京中关村为核心的中国“互联网跨界创新”工程,加速中关村石家庄高新区产业园项目建设,打造京石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园区,引驻北京市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产业项目。支持京津冀三地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验室、工程中心、中试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对接合作。加快建设中关村(正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我市测试封装产业,贯通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带动智能硬件、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在我市创新发展,将中关村(正定)科技园打造成千亿级园区。加快北大中电石家庄科技园建设,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打造华北地区优质创业苗圃项目孵化平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高新区)

2.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到2025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低于1.0%。发挥华药集团、石药集团、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等骨干企业主导作用,加速推进我市生物医药创新资源整合,提升生物医药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药物及制剂辅料研发、剂型升级、中药生产工艺优化等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依托54所、13所等重点企业,在通信及导航设备、半导体材料、半导体照明新技术、平板显示关键技术、“互联网+”应用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研发突破,奠定我市在全国卫星导航领域的领先创新优势。(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3.着力打造制造业创新载体

鼓励支持大中型制造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一批产业研究院、创新战略联盟等产业技术创新载体。对接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围绕我市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行业发展提供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到2025年,力争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1家成为国家级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4.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以“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梯度培育、差异扶持,要素聚集、合力推动”为原则,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三项工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发展。推动各县(市)、区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在高新区、正定新区、鹿泉区等集中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园,满足孵化毕业企业的落地发展需求。积极培育创客文化,支持建立“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等多种形式的众创空间,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及其他组织盘活现有的闲置办公楼、商业设施、老旧厂房等,改造提升一批具有公益性、社会化、开放式运作的众创空间,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100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金融办、高新区)

(二)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全省转型升级试验区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以创新促转型,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推动我市制造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1.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

生物医药产业。抓住我市建设国家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试点市的机遇,提升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彻底改变以仿制药和引进产品为主的状况。依托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石家庄四药、常山生化等重点医药企业,加快发展抗体、疫苗、基因工程蛋白及多肽药物等生物药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特色原料药、化学新药和通用化学药新产品开发,进一步提高制剂生产水平。加快生物催化、生物合成、缓控制剂、药力速释、靶向释药和工程细胞株的代谢工程改造、细胞培养、新型分离纯化介质、大规模纯化工艺、合成医学产品及中间体等技术研究。依托神威药业、以岭药业等重点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药物和中药新剂型,加强中药新品种、现代中药、组分组方中药制剂、天然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到2020年,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2025年,形成全国知名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光纤、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卫星导航五大领域。依托13所、54所、晶禾电子、同辉电子、普兴电子、银河微波、世纪森诺、德海电子、四方通信等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形成比较完整的卫星导航、集成电路、LED三大产业链。加快“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集群”和“光电子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加强卫星通信、光通信、北斗导航及兼容设备研发,优化半导体外延材料、芯片制造关键生产工艺和封装技术,加强平板显示关键技术研发及攻关,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光纤产业集群及国家级封装测试产业基地。到2025年,三大集群总收入实现翻两番,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位于全国前列。

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农用机械、专用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加快建设石家庄轨道交通基地和通用航空基地,将我市打造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设施设备生产基地,建成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区。依托中车、国祥运输、河北翼辰、河北新大地等重点企业,发展铁路货车修造、城轨车辆、列车空调、成套无砟轨道系统施工设备以及机车车辆配件等优势产品。依托中航通飞和中航赛斯纳,重点推进运五B系列、小鹰500、海鸥300水陆两栖飞机、运15-2000和赛斯纳系列飞机等通用飞机制造及相关辅助设施、配套试飞条件建设,形成通用飞机研发制造、通航运营、通航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能力,建成北方中小型涡桨、活塞飞机研制生产基地和飞机结构部件专业制造中心。依托冀中能源、冀凯装备、安瑞科、河北拓利、中农博远、中友机电、中博汽车、中车石家庄新能源汽车、河北新宇宙、耐力股份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煤矿机械、新能源汽车及电路、电池、电机、智能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大型农业机械等装备及技术。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我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

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特种钢、汽车用钢、高速工具钢、粉末冶金高速钢、模具钢等高端产品。加快发展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加大丙烯腈基碳纤维和沥青基碳纤维技术研发力度。大力支持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节能门窗、防火保温绝热材料、新型绿色建材。

节能环保产业。加快高新区高端环保产业园项目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设完成环保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环境检测评估及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中心、环保技术及装备展示中心和环保设备及技术产业化基地。以高新区高端环保产业园为载体,依托先河环保设备、沃德思源水处理、格力绿色再生资源、丽源除尘、华海冶金、德赛化工、科瑞达等重点企业,加大绿色环保项目引进力度,打造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内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技术和设备产业化的龙头园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2.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

积极引导钢铁、石化、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升级,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25年,我市钢铁、石化、纺织等优势传统产业90%以上的核心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水平、高标准完成石钢搬迁改造项目,把石钢重塑为在技术装备、产品档次、节能环保方面世界一流的特钢强企。以石家庄循环经济化工示范基地为载体,建设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三化合一”的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君乐宝乳业、三元食品、双鸽、洛杉奇、益海粮油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乳制品深加工、风味肉制品、高档调味品等三大特色产业链,加快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竞争力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围绕高档服装、家纺产品、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建设一批高档西装、运动服装、床上用品项目,研制开发新纤维材料以及医用、防护、阻燃、防辐射等特种纺织品,扶持常山纺织、际华三五零二、吉藁化纤等企业提质提档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积极承接京津制造业转移

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正定新区、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南部工业区、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等产业园区为承接平台,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承接京津地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制造环节或整体转移,促进我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4.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在钢铁、化工、建材、纺织等主要耗能行业组织实施工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及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示范建设,选择1-2家产业园区、15-20家企业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到2025年,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

(三)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围绕抓行业、抓试点、抓“互联网+”制造业等关键环节,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全过程的综合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向“石家庄智造”转型。

1.打通两化融合“最后一公里”

依托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河北省软件产业基地及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引入多家可提供信息化全面解决方案的软硬件系统集成商,探索建立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着力整合平台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突破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中的瓶颈环节,盘活信息化存量资源,推动制造业应用中的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衔接,为工业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夯实基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依据我市制造业基础,实施分步走战略。2020年之前,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领域选择基础较好的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加快推进中友机电制造工业园现代化农业装备制造数字化车间、石家庄科林电气智能配电环网成套开关设备的数字化车间项目建设,示范带动我市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2020年之后,分期分批推广实施智能制造。2025年,建成智能化工厂(车间)350个,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5%。(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加速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新模式

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数字园区”建设,2020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90%。以工业互联网发展为基础,推进网络通信设备与工业设备互联互通,培育智能检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鼓励重点企业设立在线工业设计中心,推动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支持河北省科学院云计算研究中心、河北科技大学大数据与社会计算研究中心等相关机构开展云计算应用研究,推动建设一批集软件工具、设计素材、增材制造、知识管理、标准规范、培训教育于一体的市级工业云服务平台。依托中国梦网等电子商务订制服务平台,打造我市“云订制中心”,推动供给侧改革,有效衔接生产与需求,实现“云定制”。鼓励石家庄高新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有条件的产业聚集区、企业和各类创投机构,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创平台,开展以个性化定制和网络协同开放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试点示范,发展异地协同设计、网络众包、云制造等网络化、协同化制造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

(四)加强品牌建设,着力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

以“强基础、重质量、塑品牌”推动我市制造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转变。

1.实施制造业强基工程

制定我市工业“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发展指导目录,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优势领域,围绕基础共性需求,依托行业重点企业,以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为基础,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推动建立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基础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

2.实施产品质量提升工程

支持企业实施质量战略,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在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普及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以技术标准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在食品、药品、农药、家电等重点领域实施质量追溯制度,保证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检验、技术标准、风险预警等服务,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黑名单制度,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将质量违法违规记录作为企业诚信评级的重要内容,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

3.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继续实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打造企业品牌、行业品牌、集群品牌和特色县域品牌。以企业为品牌建设主体,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知名品牌、河北省知名品牌。优先安排与品牌建设有关的技术改造、质量攻关、标准制修订及检测能力建设项目。到2020年,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形成20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制造业龙头品牌,形成3-5个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到2025年,形成40个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制造业龙头品牌,形成6-8个特色产业集群品牌。(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五)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转型。

1.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引导制造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从单纯提供产品向同时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加快从生产加工向材料供应、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管理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延伸。重点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在线支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专业化社会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领域。到2020年,制造型企业服务收入增加25%,到2025年,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服务收入增加30%以上。(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2.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速发展。到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发挥我市“东出西联、承南接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强空港综合保税区和南部综合、正定商贸、西北物流等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建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物流业效率和规模,到2025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50%。支持面向制造业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积极推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石家庄物流网研发中心、航天信息河北物联网应用工程中心、河北光纤产业集群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汉佳科技、电科导航等信息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围绕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完善支撑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发设计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以石家庄科技大市场为平台,共建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六)加强开放合作,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坚持互利共赢,以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寻找发展良机,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我市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1.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积极关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实施进程和效果,把握制造业全球化、精益化、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态势,结合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确定外资招商重点,实施以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延伸为主的“绿精尖”招商。加强外事工作力度,充分挖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项目资源,支持骨干企业有的放矢对接各地优势产业,引导外资投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境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

2.推动优势产能开展国际合作

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设立技术研发机构、生产制造基地、营销服务机构等分支机构,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再分工,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推动生产制造、研发设计国际化,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鼓励钢铁、纺织、水泥、医药、装备制造等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境外投资建设一批生产基地,实现由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带动装备、技术、资本及劳务输出,有序化解我市产业过剩产能。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认证。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鼓励企业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搞好对外投资信息服务,对“走出去”企业在财税、融资、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外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石家庄市深入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统筹协调全市制造业发展过程的重大问题。结合制造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全市制造业发展政策、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推动落实国家、省、市相关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统计监测,定期开展阶段性效果评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建立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打基础。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推行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改革,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三)完善扶持保障政策

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采取产业引导股权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支持制造业重大技术研发、企业技术改造、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和试点示范等。

完善融资保障政策。支持银行机构加强金融创新,综合运用信贷、票据、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增加对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投放。引导优势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债及其他债券融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未曾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首笔贷款。(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办)

(四)强化人才支撑保障

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制造业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创建教育型企业,共同培养现代制造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和岗位练兵活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面向全国招收高素质博士后研究人员;利用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开展“假日人才计划”,吸引京津高端人才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来石进行交流与合作。

以院士工作站为载体,鼓励我市企业、科研单位与“两院”院士开展合作,引进院士团队高端智力,开展“引进一名院士、带来一个团队、捆绑一个项目、领办创新基地、形成新兴产业”工作,形成一定规模的院士合作平台,为我市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6年1月29日

 

 

 

 

 

政策解读
借“互联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解读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