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当前的位置:
关于石家庄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01-22 16:37
发布时间:2010-01-22 16:37 【字体: 打印
——2010年1月22日在石家庄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顺法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作石家庄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以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为目标,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强力推进“保增长、保变样、保民生、保稳定”,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主要计划指标圆满完成。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10亿元,增长11.1%,高于计划1.1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250亿元,增长13%,高于计划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实现496.6万吨,其中夏粮总产量248.1万吨,连续六年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36.3亿元,增长41.3%,高于计划2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8.7亿元,增长41.3%,高于计划2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90.6亿元,增长18.4%,高于计划1.4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持续增高。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10.25亿元,增长14.1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5.96亿元,增长14.47%,分别高于计划1.18个百分点和1.4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实现485.5亿元,增长26%,高于计划1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48家,经营性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完成4家,集体企业改革完成7家,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完成48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项目审批事项由102项减少到30项,审批用章由113枚减少到11 枚。实际利用外资完成5.63亿美元,高于计划0.63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205亿元,高于计划15亿元。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7元,增长10.3%,低于计划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977元,增长9.3%,高于计划1.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低于控制目标4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低于控制目标0.6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8.44万人,高于计划0.84万人。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8个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2%,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9.4%,基本农田保有量保持在780万亩,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中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和6%,森林覆盖率达到28.67%,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2‰。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7天,高出计划11天。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一是产业结构亟需调整,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现代产业不优不强不大,工业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优质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战略支撑作用不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低于计划1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弱,高新技术引领作用不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低于计划6个百分点。二是对外开放水平偏低,综合竞争力不强。重大外资项目较少,引进外资后劲不足,实际利用外资多年在5—6亿美元之间徘徊;自有出口商品品牌少,市场竞争能力弱,开拓新兴市场、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难度较大,进出口总值全年下降21.2%,低于计划36.2个百分点。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农村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城乡投入与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迫切。
二、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的原则。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的省会城市,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核心,以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为战略举措,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工作出发点,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总阀门”,创新发展模式、突破重点难题,努力把石家庄速度延伸拓展到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省会首位度,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新局面。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按照“一产集约、二产集聚、三产集优”的思路,加快构建省会现代产业体系,努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坚持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确保“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增强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全市综合竞争力。
──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结合园区建设和农村新民居建设,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运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坚持把惠民生、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做起,实施好各项民生工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预期性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
2、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
5、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43.5%。
6、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8%。
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8、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长14%。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
10、实际利用外资5.9亿美元。
11、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7.5%,其中出口总值增长8%。
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
1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约束性指标
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2、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10%。
3、化学需氧排放量下降5.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9%。
4、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9万人。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100%。
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1‰以内。
7、耕地保有量57.75万公顷。
8、森林覆盖率29.42%。
三、2010年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毫不放松抓好投资。一是集中精力抓谋划。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全市产业发展重点,加紧谋划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引领作用的新兴产业项目,一批对主导产业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一批对企业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升级改造项目。加大卫星导航等重大产业链项目的谋划跑办力度,实行领导分包,专人盯办,使之尽快落地。二是突出重点抓建设。重点抓好中央投资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积极落实配套条件,着力解决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银企对接,畅通融资渠道,确保南车集团轨道交通制造、煤机集团矿山机械制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河冶科技高合金特种材料产业化、鸿锐集团35亿只PVC手套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三是全力以赴抓协调。积极争列省重点项目,确保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单体规模实现突破。继续实行重点项目责任制和定期调度制度,加强协调服务、跟踪督导,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进度。加强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大考核力度,严格落实奖惩。
(二)坚定不移调整结构。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制定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确保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8%。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形成以石药、华药等优势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型经济发展。二是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省会比较优势,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信息软件、旅游、会展等行业,特别是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园区、物流园区、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园区,培育物流业龙头企业。抓好开元环球中心、万达广场等“20+X”商贸项目和正定国际物流园区、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等“10+X”物流项目,促进服务业整体水平提质进档。三是大力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用足用好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明确责任分工、时限要求和具体措施,完成《关于加快构建省会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及生物、装备制造、化工、现代服务业、纺织、电子信息等6个产业调整振兴实施意见确定的任务目标。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和专项规划,选择生物医药、生物育种、新能源、新材料等具备突破条件的新兴领域,启动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重大专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组织起草“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及专项规划,适时提交市人大审议。
(三)扎扎实实建好园区。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有序实施园区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认真编制园区规划,加强相关县市与土地、规划部门对接,形成比较完善的规划体系,做到园区规划与城乡统筹规划相结合,园区建设与新民居建设相衔接,力争将各个园区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样板。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运作的具体办法,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研究制定土地流转具体政策措施,探索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机制,积极破解土地瓶颈。加强与供热、供气、供电等企业的沟通,及时跟进建设,确保园区基础设施一步到位。三是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好政府引导资金、发投10亿元资本金、各县市2%预算资金以及土地收益、新增税收返还等政策,以项目委托开发建设为手段,统一规划施工,抓好“九通一平”建设,为园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四是启动高端医药产业园建设。将河北(石家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完善扶持政策,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搞好协调,加速推进,确保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四)全力以赴确保变样。一是完善城市基础功能。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滨河新区详细规划和起步区设计,启动新区建设。加快京石、石武客运专线建设,推进“穿城入地”隧道工程,尽快启动新客站、石济客运专线和石太高速二通道建设。实施主城区至有关县(市)道路市政配套和管网的延伸拓展,形成主城区至组团半小时交通圈,主城区至其它县城一小时交通圈。二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滹沱河综合整治,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形成由滹沱河、内外环水系构成的滨水景观生态长廊;打造东垣古城森林公园等一批精品公园;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等工程,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保护屏障,促进省会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三是提高城市舒适宜居程度。推进公交优先、公交通达和综合场站工程,方便市民出行。加强对“四横、八纵、一环、六场”沿线区域综合整治和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提高城市整体靓化水平。打造民族路、大经街、南小街等一批特色街道,构建代表石家庄形象和品位的繁华特色街区。建设博物馆、艺术场馆,增设城市雕塑,逐步提升主城区文化品位。
(五)统筹发展农村经济。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落实好小麦玉米良种、优质奶牛良种、生猪良种等各项补贴政策,做大做强良种产业。做好农用物资的贮备和供应,搞好农资质量、价格专项检查。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围绕果蔬、粮油、肉、蛋、奶等农业特色产业,推动果蔬生产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一批面粉、食用油、肉类等深加工项目,规范肉蛋奶产品的经营管理,新建扩建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打造知名行业龙头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重点行洪河道整治,完成横山岭、口头两座大型水库和1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以及保障饮水安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制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探讨土地流转模式,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抓好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多措并举提速增效。一是打好工业攻坚战。继续开展“转作风、摸实情、解难题、保增长”活动。强化帮扶责任,突出帮扶重点,为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对200万元以上的亏损大户实行主要领导分包制度,确保减亏增盈。指导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搞好适应性调整,帮助其尽快恢复生产、脱困增效。继续组织好我市产品与重点项目产需对接,扩大地产品市场占有率。出台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工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大发展。二是保障要素供应。搞好重要行业、重点企业和关键时段生产要素的供需衔接,加强煤电企业调度,稳定电煤供应;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密切关注成品油、天然气市场变化,加强与有关方面的协作,确保油气供应;积极争取铁路部门支持,保障重点企业、重要物资运输。三是加强监测预警。完善“5+3”企业运行监测和预警体系,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深入分析企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及早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发布相关经济政策和市场动态信息,引导企业趋利避害,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一是强化目标责任管理。认真执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兑现奖惩。严控新上“两高”项目,实行地区GDP能耗增量控制,超过增量指标的停批新建项目。二是狠抓耗能大户。在6大高耗能行业继续实施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热电联产项目、电机系统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推进钢铁、化工、建材、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发展。三是严控污染排放。加快企业搬迁,适时拆除分散燃煤锅炉,重点治理烟尘、二氧化硫和建材行业粉尘污染。抓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对水质超标县(市)区扣缴相应财政资金,对连续2个月水质超标的县(市)区实施限批预警。
(八)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一是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政府财政预算和政策导向更多地向农村、教育、卫生和社保等领域倾斜,消除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二是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住房交易税费减免等政策;增加中低价位、限价商品房和廉租房供给,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文化创意、社会化养老、旅游、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三是优化消费环境。扩大消费信贷,抓好涉农、涉企、教育、卫生以及资源能源等领域价格收费的监督检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治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全面清理涉及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等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维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九)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一是加大企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研究修订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年内确保完成24家国有企业改革、二环路以内“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和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做好市直集体企业改制收尾工作。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政策,力争在事业单位改革上有大的突破。制定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二是统筹推进各项综合改革。继续加大投资体制改革力度,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和重点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加快财税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公共安全等领域支出。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用事业改革,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资源环境价格改革。三是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瞄准世界跨国公司开展小团组招商,力争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组织企业参加“3.26”香港、“5.18”廊坊、“9.8”厦门等投洽活动,精心办好石洽会;抓好与央字号、国字号企业以及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合作。四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组织出口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加强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开发核心技术,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份额。
(十)突出重点保障民生。一是扩大就业再就业。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发挥好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最大限度提供就业机会;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扩大实物配租比例。三是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支持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大图书馆、文化馆、农村社区图书室、文化室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事业以及慈善事业发展,搞好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抓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38件实事。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