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文件,表彰“七五”普法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河北省51个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52名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22个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受到表彰。石家庄市司法局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七五”普法期间,石家庄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积极构建“三五二”普法格局(抓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农民重点普法、抓“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抓“谁主管谁普法”工作机制;强化普法骨干队伍、普法教育培训、普法活动牵动、普法阵地载体创新、普法制度落实五大环节;创建普法动态管理考核体系、普法指数评估体系),全面、协调、扎实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实施,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石家庄市被评为“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新媒体普法矩阵受到中央政法委表彰,西柏坡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一、强化组织保障,打牢工作基础。市县乡村四级和市、县部门均成立了普法宣传机构,具体组织推进普法工作开展。建立了市、县两级普法宣传专职工作人员、普法讲师团、普法网络员、大专院校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十户一名宣传员”六支队伍。将普法工作纳入综合绩效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开展年度评先并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市财政每年列支普法专项经费257万元,足额到位。
二、突出普重点内容和对象,带动全社会学法用法。举办了“宣传宪法社区行”“大学生宪法主题演讲比赛”“中小学生宪法晨读”等系列活动1200多场,创新开展“宪法文本进家庭”活动,每年购买宪法单行本8万余套,给每个新婚家庭都赠送一本宪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疫情防控、党内法规等,组织市、县全市开展普法宣传809场次,讲座3万余次,发放宣传材料161万多份。督导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法律知识专题学习3660次。创建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78所,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5个,培训中小学生39万人。创建了“村民法治学校”3756个,让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法治精神滋养。
三、严格落实普法制度,不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实效。印发了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责任清单,刚性落实各部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工作责任。出台了《“以案释法”制度实施细则》,在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弘扬法治精神、阐释法律常识。在省电台、电视台、报纸开办了“法治公益广告”“律师在线”等20多个栏目,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四、开展普法方式抓手创新,构建法治宣传新格局。创建了运用普法应用管理系统,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普法工作进行信息掌控、数据研判、考核督导,推动工作实化、量化。研发实施《普法效果评估指数》,为科学研判、推进工作提供了真实、科学依据。出台了《领导干部旁听人民法院庭审制度》,共组织领导干部旁听152次。充分利用行业管理和经营渠道,开展渠道普法。倾力打造新媒体普法矩阵,成立“石家庄市普法融媒体中心”,集“数据汇聚中心、创意制作中心、指挥调度中心”于一体。
五、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方案》,全力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印发了《“法治九建”创建指导意见》,实现了21个县(市、区)法治创建和依法治理工作全覆盖。印发了《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任务分解》,明确了35个部门的具体责任。出台了《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标准》,让社区法治建设“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