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为落实《中共石家庄市委关于印发市委常委会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石发〔2021〕8号)提出的“出台贯彻落实《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的文件”的要求,石家庄市科技局参照《河北省基础研究行动实施方案》(冀政办字〔2021〕85号)的有关内容,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石家庄市基础研究行动实施方案》。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我市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础研究投入稳步增长,基础研究整体水平有效提升,创新驱动源头供给实现突破。
科学成果水平实现新提升。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奶业振兴、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领域实现新突破。争取承担国家、省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明显增长。
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取得新成效。鼓励石家庄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市域企业的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和参选“燕赵青年科学家”、杰出青年基础研究人才、优秀青年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造就基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中青年后备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争取国家、省实验室、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省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在我市布局。争取在全市地域内新建15家以上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争取在石家庄市地域内布局1家以上省级基础学科研究机构。
三、主要内容
《石家庄市基础研究行动实施方案》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确《石家庄市基础研究行动实施方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我市主导产业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系统部署和环境建设,争取实现重点领域原创性成果突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提供强有力的基础科学支撑。
到2025年,我市基础研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础研究投入实现较快增长,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创新驱动源头供给实现突破。
科学成果水平实现新提升,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鼓励石家庄市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和参选“燕赵青年科学家”、杰出青年基础研究人才、优秀青年基础研究人才。争取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在我市布局。
到2030年,逐步建立起全市更为完善的基础研究体系,基础研究投入大幅增长,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幅提升,若干重点领域科学研究能力达到国内、省内领先水平,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创新驱动源头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部分是重点任务。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石家庄市基础研究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基础研究布局,提高基础科学测源能力。结合产业需求,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奶业振兴、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围绕攻克“卡脖子”技术开展基础研究;完善学科布局,强化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部署,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支持力度,推进基础研究科教融合。二是完善基础研支持体系,为基础研究提高有力保障。继续加大市财政科技资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统筹市重大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平台等科技专项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市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投入。支持驻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我市基础研究工作。鼓励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域企业参与省基础研究“攀登计划”及省、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鼓励市域有条件的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支持体系,统筹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在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中强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三是加快高水平研究基地建设,打造基础研究优质载体。充分利用省会科技资源聚集优势,聚焦国家和省发展战略,发挥我是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奶业振兴等领域培育更多国家、省重点实验室;配合省科技管理部门,优化整合省重点实验室在我市布局,建立学科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机制;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机构,打造相关基础研究前沿领域的学术高地;强化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资源开放共享和社会服务,实现基础研究资源高校配置。四是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壮大基础研究队伍。积极推荐优秀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入选省“巨人计划”,落实“春晖人才”专项政策,申报省“燕赵青年科学家”评选,在项目立项时给予支持;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如干政策措施,做好市优秀青年科技人员的资助工作。五是扩大开放合作,聚集优势创新资源。扩大与驻石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参与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支持国内知名机构、高校、企业在我市设立科研机构。
第三部分是组织保障。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围绕意见提出的目标与重点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加大基础研究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加强科学普及及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基础研究科研发展环境。
四、惠民利民举措
(一)优化基础研究布局,提高基础科学策源能力
1.结合我市产业需求,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围绕攻克“卡脖子”技术开展基础研究。
2.完善学科布局,强化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部署。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支持力度。支持市属高校加强专业建设,推进基础研究科教融合。依托驻石高校和中电科十三所、五十四所、石家庄以岭药业、石药集团等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学科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应用学科与基础研究联动发展。
(二)完善基础研究支持体系,为基础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3.继续加大市财政科技资金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统筹市重大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平台等科技专项支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充分发挥市级科研专项资金支持源头创新的引导作用,鼓励市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在基础研究方面加大投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基金参与、社会跟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4.鼓励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域企业参与省基础研究“攀登计划”及省、市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集成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优势力量,力争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5.鼓励市域有条件的领军企业面向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贯彻落实好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为符合享受条件的纳税人做好宣传辅导工作,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
6.进一步优化科技计划支持体系,统筹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加强上下游创新统筹衔接,强化前沿技术研究、工程化研究、应用示范全链条部署,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
(三)加快高水平研究基地建设,打造基础研究优质载体
7.发挥我市奶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良好基础,加快构建现代奶业产业体系。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巩固提升奶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为核心,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绿色引领、实施品牌带动、推动质量提升,统筹政策措施,加大保障力度,把奶业科技研发纳入全市科技年度支持计划,在品种繁育、产品研发、提高单产、提升工艺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支持乳品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乳品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建立乳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我市奶业振兴。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次性奖励500万元、100万元。鼓励引进国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团队,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对新认定的院士工作站,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8.充分利用省会科技资源聚集优势,聚焦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目标,发挥我市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在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奶业振兴等领域培育建设更多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配合省科技管理部门,优化整合省重点实验室在我市布局,建立学科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机制,支持实验室在重点学科和关键技术领域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次性奖励500万元、100万元。瞄准新一代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战略需求,对新认定的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
9.强化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资源开放共享和社会服务功能,推进市属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技术服务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资源与市域企业实现有效对接共享,实现基础研究资源的高效配置。
(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壮大基础研究队伍
10.积极推荐我市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及领军人才入选省“巨人计划”,稳定支持一批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及领军人才。落实“春晖人才”专项政策,对未承担过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的优秀回石人员,优先推荐参加省自然科学基金、市基础研究经费项目申报。推荐创新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大、研究方向处于科技前沿领域的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申报省“燕赵青年科学家”评选,对获得“燕赵青年科学家”称号的,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时给予强化支持。
11. 深入实施人才绿卡制度,落实石家庄人才引进等有关政策,着力引进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推动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和支持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市域企业多方引才引智,广聚天下英才和项目,壮大基础研究队伍,根据实际需求,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时给以强化支持。对新认定的院士工作站,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来我市创新创业和转化成果的人才和团队每年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认定,评为“市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在市区内购买首套自用商品住房的,按人才层次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60万元购房补贴,分5年拨付;租住房屋的5年内每年补助最高5万元的租房费。
12.进一步做好我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人员的资助工作,最大力度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积极争取省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促进一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
(五)扩大开放合作,聚集优势创新资源
13.围绕我市基础研究重点领域,扩大与驻石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14.深入推进积极参与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聚焦京津冀三地共同关注的区域重大需求,积极探索与京津冀在联合技术公关、异地孵化、订单式研发等模式上开展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研究,联合培养人才。
15.围绕我市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奶业振兴、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做好重点科研基础设施的筹划布局,支持国内知名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在我市设立科研机构,与我市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机制,推动相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创新支撑能力。
16.鼓励我市科研人员参与科技卓越人才国际交流计划,聚焦我市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市域企业领域选派管理和技术人才参加国(镜)外培训,开展人才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人才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与国家、省支持的重大合作项目,开展重大基础研究。
五、今后工作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将按照《方案》任务部署,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工作进度,出台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方案》要求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