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公开  > 社会公益事业  > 公共文化体育领域
发布时间:2021-12-17    来源:市体育局
【字体: 】    打印
12月15日,石家庄市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10件民生实事和10件惠民实事推进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1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树牢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截至目前,省、市 实事圆满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城市更加美丽。滹沱河生态修复三期工程全面建成,石家庄市域109公里滹沱河水系全线贯通,重现“清水绿岸、碧波荡漾”的滹沱美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时光街等20个精品街区、街道的创建工作,清理拆除街道沿线两侧违章建筑,对沿街商铺的牌匾、墙面以及街道两侧的绿化设施等进行统一设计,突出风貌特色,注重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打造“洁净、秩序、文明、美丽”的城市环境。
二是出行更加便捷。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县级交通跨区域一卡通;地铁3号线一期东段及二期工程比原计划提前20天开通运营。实现了京广东街北地道、汇明路(红旗大街至中华大街段)、槐 河路(天山大街至秦岭中街段)等20条道路贯通,进一步畅通了交通路网微循环。
三是生活更加便利。丰富“菜篮子工程”,新建、改建15家便民市场,完善了省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事业,多举措促进家政服务创品牌、提质量、扩规模、上档次,全市共培训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和育婴员1186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97.7%。
四是养老更有温度。着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新建社区日间照料站623个,所有县(市、区)均建成至少一所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将农村地区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年人26464人纳入紧急医疗呼叫系统,有力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五是托幼更加方便。全市已备案婴幼儿照护机构92家,托位数达到7262个,所有县(市、区)实现了品牌连锁、社区服务、普惠性幼儿园、单位福利性托幼机构等各类型试点的全覆盖。
六是看病更有保障。21个县(市、区)完成康复中心建设,17个县(市、区)依托当地医院设置了可开放的传染病床位和重症监护床位。建设了50个高水平国医堂,群众看病有了更多选择。对符合条件的20家三级医疗机构、70家二级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普通病门诊直接结算,有效提升了全市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七是教育更加无忧。全市新建7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通过改扩增设幼儿园、设立学前教育服务点等方式,实现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全覆盖。针对学生放学早、家长不方便接等问题,探索形成了“学校自身、家校联合、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参与”的四种课后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
八是休闲更有去处。以“15分钟健身娱乐休闲圈”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选址,新建、改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993处。精心建设了枫丹园、绿丹园、裕园等10处、共11.6万平方米的街旁游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去处。
九是就业更有机会。职业培训规模持续扩大,开展各类培训30.5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44.8%。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市属技工院校毕业生5227人,实现就业率100%。
十是环境更加清洁。对累计发现的9个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完成了100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让群众用水更放心。
在组织推动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精心谋划,找准实事项目。在完成省10件民生实事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聚焦群众关注度高的事项,坚持代表性、普惠性和可行性原则,科学筛选市10件惠民实事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各职能部门对惠民实事项目进行深入论证。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座谈,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后,报市委审定,确定了2021年市10件惠民实事项目,营造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力推进,凝聚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市民生和惠民实事,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超超同志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民生实事和惠民实事工作,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诉求,督导工作进度。市长马宇骏同志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认真听取实事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各分管市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度推动,确保了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专件,明确分工,细化流程,凝聚了办好实事的强大合力。
三是健全制度,加快项目推进。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台账管理、跟踪督办、现场指导、定期通报等制度,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督查,主动协调解决实事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各牵头部门和承办单位坚持把办实事作为头等大事,细化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前提下,抢时间、抢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确保实事项目顺利完成。
办好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年,省、市民生和惠民实事的完成为我市继续办好实事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2022年惠民实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民生保障。
在记者问答环节,石家庄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维维就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回答
请问,今年石家庄市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明年将会有哪些安排?
今年,市体育局承担的惠民实事任务为: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00处。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激励感召和大力推动下,市体育局强化担当、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全力以赴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在今年6月底,市体育局就提前完成了100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任务,成为我市首批完成惠民实事的单位之一。截至目前,今年已在全市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993处,远远超过既定目标任务。
今年的健身设施建设以健身路径为主,也有乒乓球和笼式球类运动场地,主要安装在公园广场、社区、农村等群众就近、就便的区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市体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和要求,重点加大了乡村地区的建设力度。在已建成的993处全民健身设施中,有764处安装在了乡村地区,占比达到76.9%,公共体育服务更多惠及乡村群众。随着新一批健身设施的完工投用,全市的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得到明显增加,特别是乡村地区的健身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广大市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目前,在全市公园广场及4555个社区(村)全部安装了便民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虽然市体育局在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青少年喜爱的篮球、足球,老年朋友喜爱的门球、气排球等球类运动场地方面,与群众现实需求差距明显。这也是市体育局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
为加快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2022年,市体育局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在全市建设200个以上以篮球、足球为重点的笼式球类运动场地,以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锻炼的需求。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经过各区和相关部门推荐、筛选,市体育局初步确定了208个场地选址,并于12月3日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广泛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目前,已经接到群众500多条的意见建议反馈,市体育局正在全面梳理汇总,逐项进行踏勘、落实。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目标导向,又快又好地完成群众身边的球类场地设施建设,并研究谋划好后续维护管理问题。随着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健身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将得以有效缓解,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更趋完善,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增进人民福祉,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体育力量。
 
“我为群众办实事”新闻发布会今日召开 石家庄市体育局就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情况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21-12-17    来源:市体育局
【字体: 】    打印
12月15日,石家庄市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10件民生实事和10件惠民实事推进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1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树牢为民情怀,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群众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截至目前,省、市 实事圆满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城市更加美丽。滹沱河生态修复三期工程全面建成,石家庄市域109公里滹沱河水系全线贯通,重现“清水绿岸、碧波荡漾”的滹沱美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时光街等20个精品街区、街道的创建工作,清理拆除街道沿线两侧违章建筑,对沿街商铺的牌匾、墙面以及街道两侧的绿化设施等进行统一设计,突出风貌特色,注重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打造“洁净、秩序、文明、美丽”的城市环境。
二是出行更加便捷。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县级交通跨区域一卡通;地铁3号线一期东段及二期工程比原计划提前20天开通运营。实现了京广东街北地道、汇明路(红旗大街至中华大街段)、槐 河路(天山大街至秦岭中街段)等20条道路贯通,进一步畅通了交通路网微循环。
三是生活更加便利。丰富“菜篮子工程”,新建、改建15家便民市场,完善了省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事业,多举措促进家政服务创品牌、提质量、扩规模、上档次,全市共培训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和育婴员1186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97.7%。
四是养老更有温度。着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新建社区日间照料站623个,所有县(市、区)均建成至少一所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将农村地区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年人26464人纳入紧急医疗呼叫系统,有力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五是托幼更加方便。全市已备案婴幼儿照护机构92家,托位数达到7262个,所有县(市、区)实现了品牌连锁、社区服务、普惠性幼儿园、单位福利性托幼机构等各类型试点的全覆盖。
六是看病更有保障。21个县(市、区)完成康复中心建设,17个县(市、区)依托当地医院设置了可开放的传染病床位和重症监护床位。建设了50个高水平国医堂,群众看病有了更多选择。对符合条件的20家三级医疗机构、70家二级医疗机构,全部开通了跨省和省内异地就医普通病门诊直接结算,有效提升了全市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七是教育更加无忧。全市新建70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通过改扩增设幼儿园、设立学前教育服务点等方式,实现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全覆盖。针对学生放学早、家长不方便接等问题,探索形成了“学校自身、家校联合、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参与”的四种课后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
八是休闲更有去处。以“15分钟健身娱乐休闲圈”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选址,新建、改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993处。精心建设了枫丹园、绿丹园、裕园等10处、共11.6万平方米的街旁游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去处。
九是就业更有机会。职业培训规模持续扩大,开展各类培训30.5万人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44.8%。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市属技工院校毕业生5227人,实现就业率100%。
十是环境更加清洁。对累计发现的9个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完成了1000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让群众用水更放心。
在组织推动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精心谋划,找准实事项目。在完成省10件民生实事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聚焦群众关注度高的事项,坚持代表性、普惠性和可行性原则,科学筛选市10件惠民实事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各职能部门对惠民实事项目进行深入论证。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座谈,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后,报市委审定,确定了2021年市10件惠民实事项目,营造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力推进,凝聚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市民生和惠民实事,主要领导亲力亲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超超同志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民生实事和惠民实事工作,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诉求,督导工作进度。市长马宇骏同志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认真听取实事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各分管市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度推动,确保了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专件,明确分工,细化流程,凝聚了办好实事的强大合力。
三是健全制度,加快项目推进。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台账管理、跟踪督办、现场指导、定期通报等制度,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督查,主动协调解决实事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各牵头部门和承办单位坚持把办实事作为头等大事,细化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前提下,抢时间、抢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确保实事项目顺利完成。
办好民生实事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今年,省、市民生和惠民实事的完成为我市继续办好实事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继续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2022年惠民实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坚强有力的民生保障。
在记者问答环节,石家庄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维维就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回答
请问,今年石家庄市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明年将会有哪些安排?
今年,市体育局承担的惠民实事任务为: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00处。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激励感召和大力推动下,市体育局强化担当、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全力以赴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在今年6月底,市体育局就提前完成了100处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任务,成为我市首批完成惠民实事的单位之一。截至目前,今年已在全市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993处,远远超过既定目标任务。
今年的健身设施建设以健身路径为主,也有乒乓球和笼式球类运动场地,主要安装在公园广场、社区、农村等群众就近、就便的区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市体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部署和要求,重点加大了乡村地区的建设力度。在已建成的993处全民健身设施中,有764处安装在了乡村地区,占比达到76.9%,公共体育服务更多惠及乡村群众。随着新一批健身设施的完工投用,全市的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得到明显增加,特别是乡村地区的健身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广大市民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目前,在全市公园广场及4555个社区(村)全部安装了便民体育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1平方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虽然市体育局在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青少年喜爱的篮球、足球,老年朋友喜爱的门球、气排球等球类运动场地方面,与群众现实需求差距明显。这也是市体育局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
为加快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2022年,市体育局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利用拆违腾退地、街头路旁空闲地、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在全市建设200个以上以篮球、足球为重点的笼式球类运动场地,以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健身锻炼的需求。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经过各区和相关部门推荐、筛选,市体育局初步确定了208个场地选址,并于12月3日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了公示,广泛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目前,已经接到群众500多条的意见建议反馈,市体育局正在全面梳理汇总,逐项进行踏勘、落实。
下一步,我局将结合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坚持目标导向,又快又好地完成群众身边的球类场地设施建设,并研究谋划好后续维护管理问题。随着场地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群众健身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将得以有效缓解,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更趋完善,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增进人民福祉,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贡献体育力量。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冀ICP备06000020号-1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