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1-06-28    来源:系统管理员
【字体: 】    打印
第十章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坚持完善功能、适度超前和综合配套的发展原则,跨越式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全面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节 建设网络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增加能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目标任务,重点提高铁路、公路、民航保障能力,推进陆运、空运全面协调发展,打造快捷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加强城市和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紧紧抓住京津冀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时机,力促国家和省加快建设改造京石、津石、石太、石济、石郑快速客运专线,形成以石家庄为中心的省级快速轨道客运系统。适应环省会都市圈城镇体系建设的需求,按照县县通高速的目标,逐步完善“三环九射七联”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老城区到正定新区,中心城市到组团城区、次中心城市、各小城镇,都市圈内部各级各类城镇之间公交专线、快速路、轻轨交通等快速客运线路,形成环省会多功能、多层次、公交化的客运网。
加强大宗物资运输系统建设。为进一步强化我市在“东出西联”、“南北通衢”中的交通转换功能和对全省的引领辐射作用,适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功能日趋强化的需求,加快西柏坡、京昆高速石太北线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启动西阜、南绕城、石港高速公路建设,及早将昔港、石林等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早日开工建设;力促国家和省加快京港澳高速公路的改扩建,缓解南北向运输压力;高标准建设高速公路至县城连接线,使高速公路通达全部县城,形成快捷的对外运输网络;按照现代化、专业化的要求,围绕市域范围内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市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加强鲜活农产品、食品和药品、原油和制成品、建材和装饰材料、纺织和服装制品等物资配套运输系统的建设。
加强各类交通枢纽建设。建设功能各异、不同层次、特色突出的交通枢纽网络体系,继续强化和提升石家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打造中国北方地区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城市和冀中南交通中心;侧重推进东部地区路网改造和升级,构建便捷的出海通道;加快机场的扩能改造升级,形成集航空、高铁、公交客运、长途客运、轨道交通、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西柏坡对外旅游专线的建设,打造平山红色旅游交通枢纽城市形象;结合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城市交通枢纽的布局,建设规模合理的货运枢纽站;加强各小城镇交通枢纽设施建设,形成点状分布、辐射区域各异的交通枢纽。
专栏18城市承载功能提升十大工程
◆航空工程建设:按照年吞吐能力2000万人次的规模,完成石家庄机场改扩建,做好机场与市区的交通衔接,综合民航、高铁、公路和轨道交通,打造立体式、现代化的换乘枢纽。
◆高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铁路枢纽改造,形成石家庄至北京、天津、太原、济南和郑州的高铁1小时交通圈。
◆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京津石之间各有三条高速公路相通,省会城市之间“田”字形高速骨架布局对称的高速公路网络,强化省会的辐射功能和“东出西联、南北通衢”的转换作用。
◆干线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大西柏坡”区域环湖旅游路、环山旅游路和内联线、外连线“两环、两联”公路网建设,为构建大西柏坡格局创造有利条件。
◆运输场站建设:在鹿泉、正定、藁城、栾城四县(市)建设集公交、长客和货物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场站,优化公路主枢纽客运站和城市公交场站布局。
◆快速公交建设:形成“二横四纵”公交专用道网络,增购公交车辆,加速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转乘方便的公交站场设施系统。
◆轨道交通建设:启动串联中山路繁华路段到正定新区的25.6公里轨道交通工程。
◆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南二环东段(世纪大道)、槐安路东延至藁城,东二环、红旗大街、太行大街南延至栾城,中华大街、太行大街北延至正定,进一步强化主城区与组团城市的交通联络。
◆快速交通建设:启动新胜利大街、滹沱大道建设,打通泰华街至红旗大街,完成和平路(二环以内)、体育大街快速路改造,形成中心城区“井字十环形”城市快速骨架路网。
◆公用设施建设:新建日供水总规模85万立方米的西南、东南、东北、东开发区“南水北调”地表水厂,续建容量2×300兆瓦的裕华热电厂二期工程,加快排水管道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实施线缆入地整治。
第二节 建设高效安全水利工程体系
建设安全高效的城乡供排水体系。全面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镇和重点产业集聚区集中供排水体系的建立,积极在农村推进集中供排水,逐步取消城市各类自备水井,探索建立城镇应急供水体制;加强各级各类供水水源建设,逐步减少城市地下水供水,增建城市地表水供水,鼓励发展再生水工业供水,不断提高水处理和净化水平,逐步建立多水源、高标准的供水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各级城镇和产业聚集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探索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模式,推进乡镇和农村一体的污水排放和处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全面推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结合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地形、降雨和排水河流分布情况,建立合理的城镇雨水排放分区体系。
继续加强黄壁庄、岗南、八一、石板、下观等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大沙河、磁河、槐河、济河等山前泄洪河道综合整治,规范河流形态,整治叉河心滩,加高加固堤坝,固定河流深漕,保证水库和河道防洪能力。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西部山区小型水库及塘坝综合整治工程,有效减少山洪、泥石流侵袭,加强水窖等小型储水设施建设,积极利用雨洪资源,东部平原地区在充分利用田间工程和水利工程集蓄雨水的同时,增加河渠串联工程,实现洪沥水统一调度,实现防洪、排水优化调度和除害、兴利有机结合;按照防洪标准,加强城镇和产业聚集区防洪工程建设。
第三节 建设多元化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安全的供电保障设施体系。继续抓好西柏坡、上安、大唐微水、张河湾抽水蓄能电厂等骨干电源点改扩建,形成安全的电源供给保证;积极推广秸秆发电、垃圾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能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新型能源利用模式,完善新型能源开发利用鼓励政策体系,逐步调整电源结构,建立绿色电源供给体系;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加强500KV枢纽电网建设,改善220KV电网供电能力,完善110KV电源进线结构,提高35KV及以下电网供电水平,增强城乡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建立多元的供热保障设施体系。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加强现有热电厂改扩建同时,增强中心城区供热能力,加快裕华热电二、三期工程,鹿华热电二期工程,高端医药园配套热电工程,南部工业区的配套热电工程建设。根据中心城市拓展需要和方向,增建良村热电厂,谋划建设正定新区热电厂,根据需要建设次中心城市和小城市热电联产设施;尽快探明区域内地热资源埋藏区域、深度和储量,探索在东部产业新城、平山次中心城市建设多座地热供热设施;推进城市热网延伸,建设县及以下集中供热设施,逐步实现乡镇和农村的集中供热。
建立石油天然气设施保障体系。力促国家和省加快成品油、原油和天然气输送骨干管道的建设,积极争取在区域内增建成品油、原油和天然气输送支线,不断提高石我市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力促省加紧与山西平朔、大同的合作,建设从山西引入煤层气工程;建设高耗能企业和产业聚集区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回收利用设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根据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情况,在有条件的小城镇建设分输站、储配站和调压站,完善环枝状相结合的供气管网,提高天然气供给范围。
第四节 建设高度融合信息网络体系
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完善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石化、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装备智能化、过程控制自动化和生产工艺最优化,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协同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专业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电子金融服务,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的优化整合,构建物流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的信用、认证、支付、物流、标准等配套体系,创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环境。构建面向行业、区域和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体系。支持特色县域经济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商业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
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行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办理,实现网上全程电子监察。加大全市统一电子政务网络的整合应用力度,优化再造政务流程,提高政府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和整体对外服务能力。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应急联动、社会治安防控、环保监测和高耗能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推动社会管理重要系统间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海关、工商、审计、国资监管和产品质量等重要监管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全市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银行、电信、税务、工商、公安等系统间共享信用信息。以数字化城市应用为基础,整合城市规划、建设、房管、市政公用、土地、社会治安、环境监测等部门资源,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监控、防治及应急处理提供信息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业务的全程信息化、跨地区服务和监督,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
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逐步建立起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长效保障机制。建设完善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推动面向偏远山区中小学、农村党员以及各类人员的网络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城市“一卡通”等便民服务,构建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以政府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物业服务、金融服务及其它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住网络升级换代的机遇,构建覆盖广泛、安全可靠、支撑多业务发展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加大对现有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整合力度,充分挖掘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多层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融合。加快下一代网络应用和普及,积极探索网络融合条件下多业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加强贫困和边缘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章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1-06-28    来源:系统管理员
【字体: 】    打印
第十章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坚持完善功能、适度超前和综合配套的发展原则,跨越式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全面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一节 建设网络化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增加能力、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目标任务,重点提高铁路、公路、民航保障能力,推进陆运、空运全面协调发展,打造快捷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加强城市和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紧紧抓住京津冀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时机,力促国家和省加快建设改造京石、津石、石太、石济、石郑快速客运专线,形成以石家庄为中心的省级快速轨道客运系统。适应环省会都市圈城镇体系建设的需求,按照县县通高速的目标,逐步完善“三环九射七联”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老城区到正定新区,中心城市到组团城区、次中心城市、各小城镇,都市圈内部各级各类城镇之间公交专线、快速路、轻轨交通等快速客运线路,形成环省会多功能、多层次、公交化的客运网。
加强大宗物资运输系统建设。为进一步强化我市在“东出西联”、“南北通衢”中的交通转换功能和对全省的引领辐射作用,适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功能日趋强化的需求,加快西柏坡、京昆高速石太北线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启动西阜、南绕城、石港高速公路建设,及早将昔港、石林等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公路建设规划,早日开工建设;力促国家和省加快京港澳高速公路的改扩建,缓解南北向运输压力;高标准建设高速公路至县城连接线,使高速公路通达全部县城,形成快捷的对外运输网络;按照现代化、专业化的要求,围绕市域范围内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市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加强鲜活农产品、食品和药品、原油和制成品、建材和装饰材料、纺织和服装制品等物资配套运输系统的建设。
加强各类交通枢纽建设。建设功能各异、不同层次、特色突出的交通枢纽网络体系,继续强化和提升石家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打造中国北方地区重要交通物流节点城市和冀中南交通中心;侧重推进东部地区路网改造和升级,构建便捷的出海通道;加快机场的扩能改造升级,形成集航空、高铁、公交客运、长途客运、轨道交通、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西柏坡对外旅游专线的建设,打造平山红色旅游交通枢纽城市形象;结合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城市交通枢纽的布局,建设规模合理的货运枢纽站;加强各小城镇交通枢纽设施建设,形成点状分布、辐射区域各异的交通枢纽。
专栏18城市承载功能提升十大工程
◆航空工程建设:按照年吞吐能力2000万人次的规模,完成石家庄机场改扩建,做好机场与市区的交通衔接,综合民航、高铁、公路和轨道交通,打造立体式、现代化的换乘枢纽。
◆高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铁路枢纽改造,形成石家庄至北京、天津、太原、济南和郑州的高铁1小时交通圈。
◆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京津石之间各有三条高速公路相通,省会城市之间“田”字形高速骨架布局对称的高速公路网络,强化省会的辐射功能和“东出西联、南北通衢”的转换作用。
◆干线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大西柏坡”区域环湖旅游路、环山旅游路和内联线、外连线“两环、两联”公路网建设,为构建大西柏坡格局创造有利条件。
◆运输场站建设:在鹿泉、正定、藁城、栾城四县(市)建设集公交、长客和货物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场站,优化公路主枢纽客运站和城市公交场站布局。
◆快速公交建设:形成“二横四纵”公交专用道网络,增购公交车辆,加速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转乘方便的公交站场设施系统。
◆轨道交通建设:启动串联中山路繁华路段到正定新区的25.6公里轨道交通工程。
◆都市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南二环东段(世纪大道)、槐安路东延至藁城,东二环、红旗大街、太行大街南延至栾城,中华大街、太行大街北延至正定,进一步强化主城区与组团城市的交通联络。
◆快速交通建设:启动新胜利大街、滹沱大道建设,打通泰华街至红旗大街,完成和平路(二环以内)、体育大街快速路改造,形成中心城区“井字十环形”城市快速骨架路网。
◆公用设施建设:新建日供水总规模85万立方米的西南、东南、东北、东开发区“南水北调”地表水厂,续建容量2×300兆瓦的裕华热电厂二期工程,加快排水管道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实施线缆入地整治。
第二节 建设高效安全水利工程体系
建设安全高效的城乡供排水体系。全面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城市、次中心城市、小城镇和重点产业集聚区集中供排水体系的建立,积极在农村推进集中供排水,逐步取消城市各类自备水井,探索建立城镇应急供水体制;加强各级各类供水水源建设,逐步减少城市地下水供水,增建城市地表水供水,鼓励发展再生水工业供水,不断提高水处理和净化水平,逐步建立多水源、高标准的供水保障机制;继续推进各级城镇和产业聚集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探索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模式,推进乡镇和农村一体的污水排放和处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全面推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结合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地形、降雨和排水河流分布情况,建立合理的城镇雨水排放分区体系。
继续加强黄壁庄、岗南、八一、石板、下观等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大沙河、磁河、槐河、济河等山前泄洪河道综合整治,规范河流形态,整治叉河心滩,加高加固堤坝,固定河流深漕,保证水库和河道防洪能力。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西部山区小型水库及塘坝综合整治工程,有效减少山洪、泥石流侵袭,加强水窖等小型储水设施建设,积极利用雨洪资源,东部平原地区在充分利用田间工程和水利工程集蓄雨水的同时,增加河渠串联工程,实现洪沥水统一调度,实现防洪、排水优化调度和除害、兴利有机结合;按照防洪标准,加强城镇和产业聚集区防洪工程建设。
第三节 建设多元化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安全的供电保障设施体系。继续抓好西柏坡、上安、大唐微水、张河湾抽水蓄能电厂等骨干电源点改扩建,形成安全的电源供给保证;积极推广秸秆发电、垃圾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能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探索建立新型能源利用模式,完善新型能源开发利用鼓励政策体系,逐步调整电源结构,建立绿色电源供给体系;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加强500KV枢纽电网建设,改善220KV电网供电能力,完善110KV电源进线结构,提高35KV及以下电网供电水平,增强城乡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建立多元的供热保障设施体系。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加强现有热电厂改扩建同时,增强中心城区供热能力,加快裕华热电二、三期工程,鹿华热电二期工程,高端医药园配套热电工程,南部工业区的配套热电工程建设。根据中心城市拓展需要和方向,增建良村热电厂,谋划建设正定新区热电厂,根据需要建设次中心城市和小城市热电联产设施;尽快探明区域内地热资源埋藏区域、深度和储量,探索在东部产业新城、平山次中心城市建设多座地热供热设施;推进城市热网延伸,建设县及以下集中供热设施,逐步实现乡镇和农村的集中供热。
建立石油天然气设施保障体系。力促国家和省加快成品油、原油和天然气输送骨干管道的建设,积极争取在区域内增建成品油、原油和天然气输送支线,不断提高石我市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力促省加紧与山西平朔、大同的合作,建设从山西引入煤层气工程;建设高耗能企业和产业聚集区高炉煤气、焦炉煤气回收利用设施,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根据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情况,在有条件的小城镇建设分输站、储配站和调压站,完善环枝状相结合的供气管网,提高天然气供给范围。
第四节 建设高度融合信息网络体系
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完善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速石化、食品、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装备智能化、过程控制自动化和生产工艺最优化,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协同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增值服务、专业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电子金融服务,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的优化整合,构建物流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的信用、认证、支付、物流、标准等配套体系,创造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综合环境。构建面向行业、区域和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体系。支持特色县域经济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商业连锁企业信息化建设。
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全面推行行政许可项目网上办理,实现网上全程电子监察。加大全市统一电子政务网络的整合应用力度,优化再造政务流程,提高政府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和整体对外服务能力。加快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应急联动、社会治安防控、环保监测和高耗能检测等领域的应用,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推动社会管理重要系统间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海关、工商、审计、国资监管和产品质量等重要监管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设全市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实现银行、电信、税务、工商、公安等系统间共享信用信息。以数字化城市应用为基础,整合城市规划、建设、房管、市政公用、土地、社会治安、环境监测等部门资源,建设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监控、防治及应急处理提供信息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业务的全程信息化、跨地区服务和监督,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
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逐步建立起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长效保障机制。建设完善网络教育培训体系,推动面向偏远山区中小学、农村党员以及各类人员的网络教育培训。积极推进城市“一卡通”等便民服务,构建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以政府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物业服务、金融服务及其它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服务。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抓住网络升级换代的机遇,构建覆盖广泛、安全可靠、支撑多业务发展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加大对现有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整合力度,充分挖掘潜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多层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网络融合。加快下一代网络应用和普及,积极探索网络融合条件下多业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加强贫困和边缘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
关于本网|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冀ICP备06000020号-1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