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003号建议的答复
刘双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市区中小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经济的增长,私家车不断增多,众多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造成校门口交通堵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一些人员多、口碑好的学校更是如此。针对目前中小学上下学校门口交通拥堵的问题,我市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疏导、管理,努力改善校门口交通拥堵情况。
一、增加学校门前及周边道路停车资源
在学校周边道路较宽的路段利用非机动车道设置限时停车泊位(上下学时段),同时,对学校门前道路设置限时机动车单行道,上下学时段允许接送学生车辆临时停车,其他时段禁止机动车停放。在保证道路通行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接送学生车辆停放需求。
二、加强上下学的管理,缓解校门口交通压力
近年来,针对校门口交通拥堵情况,我市要求各中小学校加强学生上下学管理,创新举措,努力缓解拥堵情况。一是全市中小学普遍采取错时上、下学。每日上下学时段,根据年级段情况,上学由高到底,下学由低到高,每年级错时5到15分钟,避免同一时间集中接送的情况。二是各学校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采用多开学校大门、多设置学生接送点等方式,确保在错时时间内有效分散接送学生及家长人群,避免校门口车辆和人员集中聚集造成交通拥堵。
三、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倡导文明绿色出行
我市组织各学校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向师生讲解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争当“交通安全小卫士”、“文明小使者”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文明交通的良好习惯,带动家庭、推动社会共同遵守交通法规,向家长宣传上下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减少私家车的接送,使用私家车辆接送学生时,尽量分散停车,可以选择离学校200米以外的停车场停车,再步行接送;在学校门口附近停车时,尽量不逗留,接送完孩子迅速开离,发生拥堵时应互相谦让,不抢不挤,文明行车。
我市建立了多个“儿童交通安全情景教育基地”,让全市中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用学生带动家庭,以家庭促进社会,让广大学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到全市文明交通行动中来,努力缓解校门口交通拥堵情况。
四、加强部门沟通联动,开展校园周边交通整治
为进一步改善校园及周边交通环境,缓解交通拥堵情况,消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我市组织开展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校门口交通压力大的学校进行车辆疏导和管理,特别是对违规停放、占道经营等影响交通的情况进行处罚。在各学校校门口两侧50米内设置护学岗,采用“警+N(学校教职工、保安员、家长志愿者等)”模式,进一步整治校园周边治安和交通秩序。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建设护学岗3800多个,其中主要由公安部门组织成立的重点护学岗343个,全面保障我市学生上下学时段交通秩序和治安环境。
五、发挥家校合作力,推广校门口治堵新举措
我市印发了《在市内主城区小学开展“拉车门”活动实施方案》,在市内主城区小学开展“拉车门”家长志愿者活动,帮助开车接送孩子的家长引领孩子上下车、进出校,保证接送学生车辆实行“即停即走”,车辆可以快速通过,减少停车需求,形成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交通管理模式。在全市学校倡导和发起“家校无车接送日”、“小手拉大手环保一起走”等各类主题交通活动,大力宣传学生家长参与不开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公益行动,努力缓解校园周边交通压力和拥堵情况。
六、优化就近入学政策,改善交通拥堵本质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市所有小学严格按照划片就近入学政策进行招生录取,所有初中必须保证90%以上生源为就近入学,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选择步行或骑车的方式上下学,严格限制了离家远,乘私家车上学的择校生数量,从根本上缓解上下学校门口拥堵的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特别是校门口交通拥堵整治工作,为全市道路交通顺畅不断努力。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2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