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石家庄市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360号提案的答复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石数管提案字〔2021〕第17号
对政协石家庄市十三届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第0360号提案的答复
师国华委员: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数据资源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推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提案收悉,我局对此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结合会办单位意见将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强化数据归集与共享,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我市紧密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大数据相关工作,持续推进政务数据归集、治理、开放、共享等工作,逐步推进数据融合共享。一是构建全市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了五大城市基础数据资源库(人口综合库、法人综合库、办事材料库、电子证照库、信用信息库),可提供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服务。二是不断加强数据归集和应用的工作力度,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协调,持续推进政务数据资源编目、归集和治理。三是依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我市出台的《石家庄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规定》、《石家庄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安全管理规定》等,进一步强化数据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树立“安全无小事”的底线思维,明确安全目标、原则,明确安全管理边界和责任分工,增强风险意识,严格落实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四是按照数据共享制度规定和审批流程,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逐步打破信息壁垒,大力推进数据共享服务。
二、改革项目建管体制,集中统筹信息化项目管理
要着力破解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障碍,解决信息化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浪费太多问题,解决数据分割、资源碎片化问题,最关键的是整合资源。我市已提出在信息化建设管理方面,要坚持全市“一盘棋”,做到集中统筹、精准高效。一是集中高效使用专项资金。我市一直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2019-2020年,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资金2亿元支持市级信息化项目建设。2021年在市级财力十分困难情况下,仍然安排1.5亿元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在资金使用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重点方向,周密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信息化建设项目,力争将有限的资金“管住、管好、管活”,做到系统集约高效、数据协同共享。二是统筹项目建设运维。市级各部门信息化项目建设必须依托全市统一政务云平台和电子政务网络进行部署,统一向市政务云中心机房集中,原则上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数据机房,不再新购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等硬件设备。已建成的数据机房逐步向市政务云中心机房集中。三是强化项目达效验收。将项目建设是否在政务云集中部署、是否实现与数据市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和共享数据等作为验收基本条件,取得了很大成效。
三、完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政策制度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服务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提升信息化水平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一是加强人才工作立法。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颁布实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将每年11月6日确定为“石家庄人才日”,从事业支持、素质提升、奖励激励、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为人才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建立人才绿卡制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策、逐步推开的原则,推出人才绿卡A卡、B卡和县(市、区)卡,构建起多层次、全域化的人才服务体系。目前,已发放A卡881张,B卡8530张,县(市、区)卡27439张。三是完善产业人才政策。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大的力度打造人才政策升级版,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实施现代产业人才集聚工程,着力打造形成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才、人才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局面。四是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按照“一园三区”发展模式,建成全省首家、全国第20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9家。五是搭建用好京津人才智力平台。建立京津冀产学研联盟、中关村科技园石家庄分园等平台,引进京津专家人才4500多人次,引进京津项目391个,总投资1479.35亿元。六是搭建市校人才合作平台。出台《开展“携手名校、才智汇石”市校合作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高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等高校签署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市人民医院挂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七是创新引才方式。连续三年举办石家庄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组织28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赴上海、成都、西安等12个城市50余所知名高校现场招聘,搭建“春暖花开‘石’等你来”高层次人才云端招聘平台,支持企业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咨询、挂职兼职、周末工程师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
石家庄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2021年7月29日
领导签发:廉晓红
联系人及电话:朱晓军 86687889
抄送: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