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当前的位置: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石政办发〔2015〕46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纲要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区和新乐市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石家庄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纲要(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1月18日

石家庄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纲要(2016-2020年)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1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精神,加快石家庄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成效

(一)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市政府印发了《加快政府举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石政办发〔2011〕52号)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整建设实施方案》(石政办发〔2012〕16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区两级政府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达9098万元。成立石家庄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强化了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

(二)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出台了《石家庄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0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8所,街道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政府主导、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格局。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成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组织实施“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社区卫生人员4200人次。选聘47名“5+3”全科医生充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社区卫生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3256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40名,平均每万名居民拥有2名全科医生。

(四)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能力提升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2%,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8.8万人,设立标准化心理卫生工作室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国医堂”,113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国医馆”,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五)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核定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959名,推行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确定社区首席医师(中医师)386名,推进双向转诊工作的开展。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电子地图和家庭医生团队查询功能,开展了“心电图远程会诊”试点。

(六)行业作风进一步改进。将行业作风建设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九不准”。以“服务优质、居民满意”为标准,开展了首届“我最喜爱的社区医生、社区护士、家庭医生团队”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组织“优质服务月”和“敬老爱老月”活动,密切了医患关系,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

二、形势分析

(一)发展机遇

——党和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高度重视。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加大了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社区卫生服务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化医改为社区卫生服务增添了发展动力。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服务贴近居民健康需求、服务方式灵活便捷的优势日益显现。从医院服务逐渐转向社区服务,将是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必将极大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医疗卫生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领域,学习借鉴京津地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先进经验,积极拓展合作交流渠道,对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础日益稳固。“十二五”时期,石家庄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决策部署,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社区卫生服务活力,社区居民的认可度明显提升,为今后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挑战

——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随着城区面积扩大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有25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不够合理,有4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不到建设标准;社区卫生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不高,尤其是全科医生数量不足,注册的全科医生仅占社区医生总数的10%。

——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截至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全市门诊总量的8.75%,占基层门诊量的14.37%,与分级诊疗的要求不相适应;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社区居民获得感较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仅为16.5%,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有待进一步转变;社区卫生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综合改革力度不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活力不足,533名人员编制尚未落实到位,待遇普遍偏低,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投入补偿机制不够完善,2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纳入医保定点;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功能较为单一。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省和市关于基层卫生的总体工作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统领,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为主线,以实施社区卫生提升工程为抓手,以维护和促进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创新服务模式,激发优势活力,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内生动力,努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把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发展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优质、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在发展规划、投入补偿、机构设置、制度建设、行业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坚持公益性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完善功能,提升能力。以优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健全现代管理制度,强化内涵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社区卫生服务提供能力大幅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体制机制日趋完善,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基本建立,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文化品牌逐步形成,进一步夯实城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构建起梯度有序、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四、重点任务

(一)着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根据服务人口、居民健康需求变化、新城区和县级市建设发展,调整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每3-5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口较多、服务半径较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人口在1万左右。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鼓励社会参与,引入竞争机制,对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标。建立退出机制,对不能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为相应级别的医疗机构。

 

(二)着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能力,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奠定基础。本着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则,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进一步改善诊疗条件。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深化“国医堂(馆)”内涵质量,突出中医全科服务,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重点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扩大覆盖面,拓展服务内容,强化实施质量,提高社区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


 

(三)着力抓好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引进、规范化培训、全科转岗培训等多种途径,建设结构优化、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拓展国内外培训渠道,推行网络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岗位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社区康复、护理等紧缺专业人员,鼓励引导有关人员积极参加各类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建立和完善上级医院医生定期到社区开展业务指导制度,全面提升社区卫生人员临床与健康管理技能。对社区卫生人员在公开招聘、晋升评优、工资待遇等方面予以适当政策支持,拓展社区卫生人员执业发展前景。


 

(四)着力建立家庭医生制度

以广泛宣传为先导,以团队组建为基础,以自愿签约为原则,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建立起以家庭医生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家庭医生制度成为提供基本卫生服务的有效形式。完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整合,结合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防治融合、全程有效、综合性、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引导居民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关系,逐步提高签约居民的依从性。探索由居民在社区自由选择家庭医生,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推广普及的投入补偿、绩效考核机制和医保政策。


 

(五)着力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

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的灵活用人机制,通过选聘、招聘等方式,落实人员编制。建立适应社区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逐步对聘用人员实行同工同酬,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依托医疗联合体等形式,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所有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使用药品品种和数量,搞好与上级医院用药衔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体系的衔接整合,形成“医养结合”的有效模式。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管理功能。


 

(六)着力推进社区卫生文化建设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推动社区卫生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按照“广覆盖、出精品”的原则,广泛开展社区卫生文化、健康知识、卫生计生政策宣传,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服务优质、居民满意”为目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工作内容,打造社区卫生文化品牌。加强行业作风和廉政文化建设,深化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营造医德高尚、钻研业务、无私奉献、服务居民的浓厚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调整充实社区卫生服务领导机构,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的领导体制。定期研究社区卫生工作,制定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评估督导,及时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各区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细化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完善政策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补偿机制,发挥区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开发总体规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实行无偿提供;通过医保政策,引导患者到社区就医,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合理补偿成本,减轻居民负担。建立适合社区卫生人员特点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推行医疗责任保险。

(三)强化行业监管。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管理,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准入制度和管理规范。对不同所有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机构设置、人员培训、项目安排、医保定点等方面平等对待。依托市级医院,成立医疗、中医、护理、检验、感控等若干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检查和评估。逐步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检查检验、消毒供应等纳入市级医院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各种问题隐患。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社区卫生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政策,信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更多地选择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支持社区卫生工作开展。完善石家庄社区卫生服务网站,增设专栏,拓展功能,扩大影响。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典型的总结培树,发挥示范导向作用,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