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当前的位置: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文件
石政发〔2012〕18号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我市果品产业的总体规模和水平,推动现代果品产业建设步伐,现针对我市果品产业发展实际,全力打造全省果品产业强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果品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市果树种植面积331万亩,产量46亿斤,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果品机械冷藏库3100座,贮藏能力17亿斤,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冷库群。规模以上果品企业55家,果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果品年出口量达到2.6亿斤,创汇9300万美元。果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通过省级资质认证,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全市果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与建设果品产业强市的要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果品基地集约化、标准化管理总体水平不高;二是果品行业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带动作用小;三是对果品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与果品业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果品业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建设果品产业强市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全省果品产业强市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围绕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总体要求,立足我市果品业发展实际,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强基地建设,强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名牌拉动战略,着力发展精深加工业,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强化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打造成为果品产业强市。到2015年底,全市果树种植面积达到385万亩,果品产量达66亿斤,果品产业总产值达185亿元。

(二)基本原则。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坚持以市场的现实需求和预期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推动作用,依靠市场机制调控和配置资源。突出特色、优化布局。突出我市梨、大枣、核桃、苹果等优势特色果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传统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我市果品产业布局。在西部山区大力发展核桃、大枣、苹果、板栗等名优果品生产基地;在省会周边积极发展以观光采摘时令果品为主的现代果业园区;在东部平原地区发展梨、葡萄等果品生产。龙头带动、专业合作。扶持龙头创建品牌,把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创建品牌、开拓市场,作为推动我市果品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通过项目、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倾斜,进一步提高我市果品产业化经营水平。科技支撑、集约发展。通过科技示范试验筛选梨、大枣、核桃、葡萄等优良品种,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梨矮化密植、苹果矮化密植及果品无公害生产等技术,进一步完善支撑体系,提高果品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三、切实抓好优势果品生产基地建设

(一)大枣生产基地。在山区特别是赞皇、行唐等优势产区,继续通过果树结构调整,推动我市大枣、梨、核桃、苹果、板栗等树种向优势产区集中,促进果树种植向基地化、规模化、优种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赞皇大枣”、“行唐大枣”等品种优势;扩大名优大枣种植生产范围,在平山、灵寿、元氏、鹿泉、井陉等县建设高标准千亩大枣生产基地;充分利用野生酸枣资源,开展酸枣接大枣及接后管理提档升级工程,变野生资源为经济创收资源。继续推行以树体改造为主的“树开心、枝拉平、精细管、肥平衡、无公害、质先行”的技术路线,强化枣缩果病、裂果病等主要病虫害防控,全面提高基地生产管理水平。继续扶持发展大枣烘房建设,大力推广避雨栽培,切实解决大枣采摘季节遇雨霉烂的实际问题,解除果农多年不敢留红枣的后顾之忧。到2015年,全市大枣总面积达到130万亩,总产量达5.6亿斤。

(二)梨生产基地。在赵县、晋州、辛集、藁城等平原沙地优势产区,建设高标准优质梨出口基地。一是突出抓好品种结构优化。在稳定鸭梨、雪梨等传统优势品种的基础上,适度引进雪青、黄冠、大果水晶、绿宝石等新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二是抓好生产方式改革。大力推广梨矮化密植栽培、网架栽培、篱壁整形等先进栽培模式,实现梨果园艺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三是提质增效。全面推广增施有机肥、整形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适用技术,提高梨果品质。到2015年,全市梨总面积达到84万亩,总产量达31.7亿斤,传统品种与优新品种比例由目前的21调整到11

(三)核桃生产基地。继续保持核桃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国家退耕还林、山区综合开发、太行山绿化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加快发展核桃生产。充分利用国家、省优惠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全市特别是山区岗坡次地,全力打造核桃万亩规模生产基地。着力实施高标准整地,完善水电路配套,推广赞新、辽系、清香等适合我市的优良品种,提高基地建设水平。到2015年,新建核桃基地32万亩,全市核桃总面积达到100万亩,总产量突破1亿斤。

(四)苹果生产基地。以矿区、行唐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特别是井陉、平山等山区苹果优势产区,发展高档苹果生产。重点推广增施有机肥、控氮控水、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等增产提质综合技术,大力推行苹果“三优栽培”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到2015年,新建苹果基地9万亩,全市苹果总面积达到37万亩,总产量达7亿斤,优质果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

(五)葡萄生产基地。重点抓好晋州市红地球葡萄基地、深泽万亩葡萄基地、鹿泉名优葡萄庄园以及设施葡萄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优质、大粒、无核鲜食葡萄生产,推广早晚熟优良品种。到2015年,新建葡萄基地8万亩,全市葡萄总面积达到15万亩,比2010年翻一番。

(六)板栗生产基地。以灵寿、赞皇为重点,在山区县(市)抓好板栗生产基地建设。着重在更新优良品种、改善水利条件、培肥土壤地力、推广丰产技术方面求突破,大幅度提升基地产出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到2015年,全市板栗总面积稳定在9万亩,板栗总产量达1400万斤以上。

(七)观光采摘基地。充分利用赵县、晋州、藁城的梨花节,赞皇、行唐的大枣采摘节,赞皇樱桃采摘节,藁城的大棚油桃、杏采摘节,鹿泉、晋州、深泽葡萄采摘节等现有的生态果品采摘资源,重点发挥区域优势,在四组团县(市)和小城镇周边,依托其现有果品基地,继续大力发展“梨花节”、“大枣采摘节”、葡萄、杏、桃、李子、樱桃等一批集生态文化、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绿色有机果品观光采摘基地,培育果品产业新的增长极。到2015年,建成高标准特色果品观光采摘园160余个。

四、大力发展果品产业化经营

(一)扩大龙头企业规模。一是依托梨果、大枣、核桃等优势果品生产基地,推动晋州长城、赵县旭海、藁城神喻王、赞皇丸京、辛集天华等果品储藏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扩张;二是创新研发,高科技多元化生产,积极培育赞皇河北九维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高科技类型的果品加工企业,生产大枣纤维、环核苷酸等在国内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果品多元化产品,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带动果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抓住大企业竞相扩张的有利时机,加强战略合作,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到2015年,培育出1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省级果品龙头企业,果品储藏率达40%以上,加工率达30%以上。

(二)壮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队伍。引导鼓励果农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以本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继续大力发展果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完善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能力,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营销。

(三)健全果品市场流通体系。一是加快现有果品市场的升级改造,在优势、主导、特色果品产区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扩大经营规模。二是注意培植、扶持、发展果品经纪人队伍,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通过发展网上交易、产品配送、连锁超市、专卖、直销、代理等多种营销形式,不断扩大销售。三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扩大国内市场,不断开拓国外市场,提高我市果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出口创汇能力。

(四)实施名牌战略。以优势果品品牌建设为中心,按照上规模、成特色、增效益的要求,优选品质好、效益高的果树品种,积极开展品牌创建、申报、宣传工作,大力培育名牌产品,真正做到靠品牌开拓市场、靠品牌提升档次、靠品牌提高效益。一是着力提高果品质量,通过加大无公害果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的研发和推进,促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公信力。二是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环节建设。加大水果保鲜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发展中高档包装,建立果品分级、清洗、涂蜡生产线,实现采后商品化处理过程配套化、组织化、自动化、标准化。三是加大品牌外宣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国内国际知名商标、无公害果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品牌资源,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信息网络等,做好品牌宣传工作。积极组织优质果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会,召开优势果品的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充分展示石家庄市果品品牌,拓展市场平台。

五、加大果品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力度

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省的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市投资999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1242万元,市级投资1816万元,县级投资6473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459万元,建成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一)加大果品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依托省林科院、石家庄果树所等科研院所、省属大专院校和重点苗圃,建设完善梨、枣、核桃、苹果等优势树种省、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及新品种选育基地、优良品种及砧木繁殖基地,建立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加快构建果品良种繁育体系。到2015年,引进梨、核桃、枣等果树种质资源65个,选育新品种9个;提供优良品种接穗2600万根,优良砧木250万株;年生产优质良种壮苗1230万株,果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0%

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十二五”期间,共投资1629万元,其中省级投资222万元,市级投资316万元,县级投资632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459万元。

1.优良品种基地建设。省级投资150万元,用于扩建梨、枣种质资源基地,购置种质资源保护及品种选育仪器设备;市级投资100万元,用于新建核桃种质资源基地,购置种质资源保护及品种选育仪器设备;县级投资200万元,用于新建核桃种质资源基地的水、电、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省级投资68万元,用于引进梨、枣、苹果、核桃优良品种及砧木等;市级投资206万元,主要用于加强梨苗木基地建设、枣苗木基地建设、核桃苗木基地建设、苹果苗木基地建设,购置种子、接穗、肥料、农药等;县级投资435万元,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单位自筹459万元,用于租地、管理用工、购置生产设施等。

(二)加大果品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完善1个市级、11个县级果品主要病虫害防治站和74个乡级果品病虫害测报点建设,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强化综合防治手段,严格检疫监管,严防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和蔓延,全面提高基层防控能力。到2015年,实现对果树重大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建成果树病虫害远程监控、诊断和防治系统,实行各级果树病虫害防治机构协调统一、联防联治、责任共担、资源共享,做到主要果树病虫害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除治,形成较为完善的果树病虫害防治体系。

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资1720万元,其中市级投资100万元,县级投资1620万元。

1.市级果树病虫害防治站建设。市级投资100万元,用于市级果树病虫害防治站完善专业机构,充实人员队伍,增加经费投入,购置、更新病虫害监测、检疫、防治、信息传输等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建立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支撑保障体系。

2.县级果树病虫害防治站建设。赵县、辛集、藁城、行唐、赞皇、平山、晋州、灵寿、深泽、元氏、鹿泉等11个县(市)每个县投资80万元,共880万元,用于完善11个县级果树病虫害防治站建设,充实人员队伍,增加经费投入,购置、更新病虫害监测、检疫、防治、信息传输等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建立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和支撑保障体系。

3.乡(镇)果树病虫害测报点建设。按照每个乡(镇)级测报点投资10万元的标准,在赵县、辛集、藁城、行唐、赞皇、平山、晋州、灵寿、深泽、元氏、鹿泉等11个县(市)设立74个病虫害测报点。县级投资740万元用于配备专职人员,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站点(其中:固定标准地每乡镇设3-5个)和监测档案,购置标准地监测工具、野外调查和信息采集、传输等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

(三)加大果品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科研力量,聘请国家、省级首席科学家、岗位专家和科技特派员,组建市级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到2015年,新建1个梨功能实验室,2个梨综合试验站,1个红枣综合试验站;建设完善1个市级、11个县级、44个乡级果品科技推广站,团队专家达到30人,形成结构合理的技术服务梯队,为果品生产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十二五”期间,全市总投资4111万元,其中省级投资990万元,市级投资1100万元,县级投资2021万元。

1.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市级投资300万元,用于梨功能研究室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县级投资300万元,用于梨、枣综合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

2.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市级投资200万元,用于市级技术推广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级站服务功能;县级投资935万元,用于县、乡级技术推广站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果农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政策咨询服务。

3.生产示范体系建设。省级投资920万元,用于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和高标准外向型果品基地建设。市级投资600万元,用于全市果品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创建分级奖励制度,即创建国家级名牌产品的给予50万元奖励、省级名牌产品的给予30万元奖励;构建劳动力、经纪人、专业合作社、批零市场、交易信息平台等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提高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为主要模式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县级投资786万元,用于新建基地整地、生产管理及水、电、路配套。

(四)加大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市、县果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体系,提升质量安全检测和预测预警水平。完善质量安全标准,建立果品标准生产规范,搞好无公害果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果品质量监管能力。到2015年,市果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增加人员编制8-10人,11个重点县建立县级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每个站编制2-3人,具备应急检测和市场准入检测能力;无公害果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果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队伍进一步加强;果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和追溯系统基本建立;形成较为完备的市、县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承担起全市果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

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资253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30万元,市级投资300万元,县级投资2200万元。

1.省级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完成200万亩。无公害果品产地认定,每亩补贴0.15元,共投资30万元。

2.市果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增加人员编制8-10人,市级投资300万元,用于增加检测经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流动检测车、采标样、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色谱仪、大气监测仪等环境采样及检测仪器等大型仪器设备200万元;购置监督检验、例行检测、应急检测和市场准入检测基本设备100万元。11个果品重点县(市)建立县级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站,每个站人员编制2-3人,每个检测站县级投资200万元,共投资2200万元,用于购置流动检测车及农残速测成套设备,监督检验、例行检测、应急检测和市场准入检测基本设备。

六、强化建设果品产业强市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建设全省果品产业强市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林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果品产业发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市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落实好国家扶持木本粮油产业和标准果园建设相关政策,农业产业化资金、农业开发项目资金、扶贫资金逐步向果品产业倾斜。二是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市、县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增加信贷资金规模,特别要对龙头企业果品收购资金积极给予支持。三是加快建立森林保险制度,通过保费补贴等必要的政策手段,引导保险公司、果品企业、果品专业合作组织、果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提高果品企业和果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险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保险公司推进果品保险发展,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发果品保险新险种,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四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规范果树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果品生产经营。

(三)营造发展环境。一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设果品产业强市的重要意义,营造果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力争在我市举办高层次的果品产业论坛、交易会、企业产品推介会等大型果品行业会议,吸引全省、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果品产业客商来我市开展业务,吸引果品生产加工企业来我市投资,着力提升我市的果品产业强市形象。三要建立专业的市果品信息网络,为龙头企业和果农及时提供优良品种信息、果品管理技术信息、生产加工技术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等,为企业和果农提供全方位的资源、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四要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我市梨、枣、核桃等优势果品集中产区的县(市)、区培育成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集中扶持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高标准果品生产示范园和科技示范户,广泛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五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各种欺诈行为,创造公平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保护果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现代果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一二年八月六日

 

主题词:科技奖励决定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委宣传部。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86印发

(共印35)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