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
2019-09-18 17:15
发布时间:2019-09-18 17:15 【字体: 打印
为隋朝州郡合一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魏晋时期城市格局的变化
一、曹魏时期城市格局的变迁
三国曹魏时期,石家庄这一区域内城市格局最大的变化就是常山郡城的变迁。当时,随着郡国辖区的逐步缩小,将常山郡城由元氏城迁到真定城(今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使西汉时期的这座真定国都城再度成为一方之重镇。高贵乡公正元元年(254年)改封楚王曹彪世子曹喜为真定王,使真定城成为常山郡和真定国的附郭,其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兴起于战国时期、具有近500年历史的房子城(今高邑城西南)在曹魏时期得到了拓扩。魏明帝太和元年(232年)改封巨鹿王曹干为赵王,以房子为都城,此后,于正元中和景元中两度增加其食邑,使之成为领有6座城邑的王国都城,不仅其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而且逐步成为北方重要的纺织品产销基地,成为与清河郡城(今临清县城)、邺都(今临漳县西)、襄邑(陈留国都城,在今河南睢县)并列的曹魏名城重镇之一。
三国曹魏时期城市概况表
隶 属 中心城市 县城及侯国 备 注
冀州刺史部 常山郡,郡城真定(今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 真定城、石邑县城、九门县城、井陉县城、灵寿县城、南行唐县城(各县城地址沿袭东汉旧城)。 郡城由元氏城移至真定城,领7县,其中上曲阳城不在石家庄市境内
赵国,都城房子(今高邑县城西南) 元氏县城(今元氏故城村)、平棘县城(今赵县固城)、高邑县城(今柏乡北固镇店) 领6县,其中柏人、中丘两座县城不在石家庄市境内
巨鹿郡,郡城瘿陶 下曲阳县(今晋州西) 县(今辛集东南)倒数第三行 领7县,其余五城不在境内
中山国都城卢奴城(今定州) 毋极县城(今无极县西新城村),魏昌县城(原汉昌县改) 领11县,其余9城不在境内
安平郡城信都(今冀县) 南深泽县(今深泽故城村) 领15县,14城不在今石家庄市境内
在行政区划方面,曹魏时期,省东汉时期的栾城县入平棘县(今赵县),省常山郡的蒲吾县和都乡县入井陉县,上艾县(今山西平定县东)在东汉末年则改属平乐郡。
二、西晋时期的常山城与方子城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自立为帝,建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史称"西晋",当年,封同姓王57人,其中封司马衡为常山王,食邑3790户。同时,贬曹魏真定王曹嘉为高邑公。冀州所属其他郡国基本承裘了曹魏时期的格局,只是废掉了曹氏贵族的王侯爵位,改封司马氏皇子皇孙为王侯。西晋时期的赵国领有9城42000户,国都房子城得到进一步发展。常山郡恢复了蒲吾县的建置,领有8座县城,24000户;中山国辖域内恢复了新市县(县城在今正定县新城铺)的建置 ,使这座地处南北驿道边的城垣再度成为一县之城。
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左思在他的《魏都赋》中曾盛赞冀州的一系列名城重镇的物产、形胜,其中提到"赵子鸣琴,真定之梨,故安之栗,醇酹中山,流湎千日,清流之稻,锦乡襄邑,罗绮朝歌,绵纩房子,缣总清河。若此之属,繁富夥多。"反映了西晋时期冀州名城重镇经济的繁荣和物产的丰富。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城镇和安乐垒
永嘉之乱以后,北方少数民族的一些头领们拥兵自立,先后占领河北及其以北地区,相继建立政权。从公元312年开始,首先是羯(音jie)族的石勒灭掉匈奴族刘渊的前赵政权,定都于襄国(今邢台),建立后赵,公元319年称王。此后,相继有汉族的冉闵建立的冉魏(350-352)、鲜卑族慕容??建立的前燕(352-370)、氏族苻洪建立的前秦(370-384)和鲜卑族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政权(384-398),五代王朝陆续统治河北中部地区,史称"东晋十六国时期"。
东晋十六国时期城垣情况表
隶属 中心城市 县城及坞堠、堡垒 备 注
冀州 常山郡城真定(今郊区东古城) 石邑县城(县内有普壁垒,其址不详 )、井陉县城、蒲吾县城(县内有石勒城 、高功城,有桑壁垒在今鹿泉市北新城)、行唐县城 、灵寿县城(今灵寿城)、九门县城(县内有安乐垒,即今正定城;有柏肆坞、千秋垒、许春垒等堡垒) 领8县,上曲阳县城(今曲阳县城西)不在今石家庄市境内
中山郡城卢奴(今定州) 新市县城(县境内有义台坞,今新乐市伏羲台),省魏毋极县 后燕改卢奴名弗违
赵郡城房子(今高邑西) 元氏县、平棘县(今赵县城)、高邑县、下曲阳县(今晋州城西)贳县(今辛集西南大车城) 领8县,永嘉时除国为赵郡
博陵郡城安平 南深泽县(今深泽故城村) 领4县
十六国时期的80多年(312-398年),是河北地区战乱频繁的时期,行政区划频繁变更,中心城市不断变迁。同时,为了适应冷兵器时代战争的需要,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十分重视城垣、坞堡的建设。不仅不断强化各级城市的防御和战备功能,而且在东汉时期创建的数百处坞堡堠的基础上,又在一些重要渡口、要塞等战略要地修筑了一大批新的军事堡垒,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其中一些坞堡,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名城重镇,在一定区域内发挥着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的重要作用。比如公元350年,后燕大将慕容恪帅军进攻冉闵于常山郡城真定,隔滹沱河修筑一座重要的军事堡垒--安乐垒(今正定城)。在此后的一系列战争中,这座军事堡垒不仅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而且不断地得到扩建和加强,成为一处新的名城重镇,并且在北魏政权刚刚廓定河北之初(398年),就被确定为常山郡城 ,足见其地位重要。
第二节 北朝时期城市的变迁
一、北魏时期政治中心的变迁
从公元420年北魏武帝统一北方开始,历史进入北朝时期。但是,就河北中部的冀州来说,早在公元398年,即北魏道武帝天兴元年,就置于北魏政权控制之下。公元397年,北魏道武帝拓拔圭攻克后燕国都中山,灭掉后燕。次年,他亲自登临常山郡城真定"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随移郡理之。" 十六国时期修筑的这座军事堡垒--安乐垒(今正定城),从此成为一郡之城,开始了他作为常山郡政治中心的历史纪元。据《魏书?地形志》记载:当时常山郡,领七县,户56890;口248622。其中九门县"有常山城、九门城、安乐垒、燕赵神受阳垒";
北魏时期,还先后培植了另外两个区域性的政治中心城市,一个是赵郡的郡城平棘(今赵县城),另一个是巨鹿郡的治所曲阳城(今晋州西)。
在经历了东晋十六国的长期战乱之后,这一地区人口大减,城垣残破,土地荒芜,人烟稀少。所以,北魏政权在稳定了对滹沱河两岸常山郡各县的统治之后,对河北中南部地区的郡县进行了调整合并。比如把宋子县(今赵县宋城村)并入平棘县,将赵郡的治所从遭受战火破坏的房子城迁移到平棘城,管辖平棘、房子、高邑、元氏、栾城等6县。这是赵郡城成为石家庄地区东南部政治中心的开始,也是之后1500多年间,赵郡城这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确立的关键时期。
巨鹿郡,是河北中部最古老的郡置,早在战国时期的赵国就有这一级政区,秦汉时期,一直沿用。其治所原来在巨鹿故城(今鸡泽县东北),西汉时期迁到现在的平乡县西南,东汉时迁到瘿姚(今宁晋县南),北魏时期,随着区划范围的缩小,郡城迁移到曲阳(今晋州西),成为今石家庄市辖区内东部的政治中心。但是,这一政治中心性质的城市,与巨鹿郡以前的若干中心城市一样,沿有形成稳定的城市辐射体系,也没能建立起稳定的中心城市优势,而只是在王朝更替频繁的北朝时期形成的过渡性政治中心。因经,没多久就随着郡治的再度迁移而失去了中心城市的地位。北齐时期,巨鹿郡的治所迁到了藁城(今藁城丘头),北周时期又迁回到曲阳(今晋州西)。
北魏时期城垣概况表
隶 属 中心城市 县城及其他城垣 备 注
定州 中山郡城卢奴(今定州) 新乐县(有蔺相如冢、新市城、义台城,即今新乐市伏羲台)、毋极县城 (太和十二年,488年于行营城资城复毋极县)。 中山郡领9县,户52592,口255241。
常山郡城安乐垒(今正定)属九门县地 九门县城、真定县城、石邑城、行唐县城 (今行唐县城)、蒲吾城(有嘉阳城)、灵寿县城、井陉县城(今井陉矿区天护,有回星城) 领7县,户56890,口248622。
巨鹿郡,郡治曲阳城(今晋州故城) 县(治所从今辛集东南迁今深县西南,有 城,安定城等)、曲阳县城(今晋州西)、藁城(有肥垒城) 领3县,户27172,口130239。
博陵郡,郡城安平 深泽县(今深泽东南) 领4县
殷州州城广阿 赵郡郡城平棘(今赵县)领5县 平棘县(治所移于今赵县城)、房子(有回车城、平州城等)、高邑、元氏县、栾城县(太和十一年复置,今栾城焦家庄) 原属定州,孝昌二年(526)分定州置殷州,领三郡15县
二、东魏北齐时期政区的调整
公元531年,高欢在信都(今冀县)起兵,讨伐尔朱氏。次年正月,攻克邺城(今临漳县西南三台村),七月,消灭了尔朱氏集团。永熙三年(543年)六月,率师赴洛阳,魏孝武帝逃奔关中。十月,高欢在洛阳立元善见为帝,改元天平,建立东魏,并迁都邺城。公元550年,高洋代魏自立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控制河北地区27年,到577年,北周攻克北齐都城邺城,灭北齐。但仅仅四年后的公元581年,杨坚以隋代周。常山郡、赵郡、巨鹿等郡便归入隋朝领地。
北齐,常山郡再度以真定城作为郡城。同时,于安乐垒设置常山县,属常山郡 。省常山郡的石邑县入井陉县,井陉县城移至石邑(今鹿泉市南故邑);赵郡内省栾城、宋子两县入平棘县。
王朝变化频繁的北周时期,正是中国的行政区划从州、郡、县三级制向州郡合一、州县两级逐步过渡的时期。汉代开始形成的一级行政区划--州,在北朝时期的区划范围逐步缩小,这为隋朝州郡合一和中心城市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北齐时期城垣概况表
隶 属 中心城市 县 城 备 注
定州州城卢奴(今定州),统5郡24县 中山郡城卢奴 新市县、毋极县(今无极县) 中山郡领7县
常山郡城真定(今郊区东古城) 真定城、九门县城、行唐县城、蒲吾县城、灵寿县城、井陉县城(今鹿泉市南故邑)、常山县城(安乐垒) 常山郡领7县
巨鹿郡城藁城 藁城县(今藁城丘头)、 县(今辛集市东南) 领3县
博陵郡 深泽县(一度废置) 领4县
赵州城广阿领3郡 赵郡城平棘(今赵县城) 高邑县城、平棘县 领2县
三、北周时期中心城市的确立
崛起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安乐垒(今正定县城),在北周时期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再度替代原来的真定城(今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而发展成为恒州、常山县两极行政区划的附郭,尽管确立这一政治中心的北周王朝,只在这一地区统治了短短4年,但是,这一调整中心城市布局的决策,为隋唐乃至宋元时期这座北方重镇的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北周时期城市概况表
州 城 郡 城 县 城 备 注
恒州城安乐垒(今正定城),领2郡 常山郡城真定(今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 常山县(今正定)、真定县、行唐县、石邑县 常山郡4县
蒲吾郡城灵寿(今灵寿县灵寿城) 发寿县城、蒲吾县城(今黄壁庄水库中) 蒲吾郡领两县
定州城卢奴(今定州市)领4郡 中山郡城卢奴 新乐市、毋极县 中山郡领7县
巨鹿郡城曲阳(在今晋州西) 藁城县城(今藁城丘头)、 县(今辛集市东北)、曲阳县城 领3县
博陵郡城安平(今安平) 深泽县(今深泽故城村) 领4县
赵州城平棘领3郡 赵郡城平棘(今赵县城) 高邑县城、平棘县 领2县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