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当前的位置:
井陉南张村面塑
发布时间:2022-04-15 14:57
发布时间:2022-04-15 14:57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字体: 打印

井陉南张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早在隋代就有村民居住,至今已有1400多年。南张村面塑,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一代代巧手的村民,不断探索、研究、发展、完善着自己的创作。2011年,井陉南张村面塑,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山深处的绚丽“非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井陉南张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面塑之乡”。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捏面人等,源自民间,乡土气息浓郁。据考证,面塑艺术的兴起,与古老的祭祀习俗不无关系。西汉《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仲春之月,是月也,祀不用牺牲”,意思是说农历二月的祭祀不用牲畜作祭品,而是用面或糯米塑成的猪、牛、羊充当供品——据此推断,面塑的传承历史有三千年左右。当然,用于祭祀的面供,造型较为简单,还上升不到民间艺术的范畴。
井陉南张村面塑,就起源于祭神的面供。这一点,还要从一年一度的南张村庙会说起。正月十八的南张村庙会,是秀林镇最大的庙会,也是井陉县十大庙会之一。据南张村观音庙碑文记载,早在清雍正、咸丰年间,该村就有庙会燃放花火的习俗。所谓“花火”,是焰火、礼花、烟花的俗称。燃放花火的盛会,称“花火会”。听当地人介绍,花火会的场面非常壮观。花火燃放点设在南张村观音庙前,几十丈长的导火线连接着火场的火竿,引燃火竿,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霎时间冲向夜空,堪称一场缤纷的焰火盛宴。所以,每次花火会现场都是人山人海观者如云。
旧时放火娱神,上供是必不可少的,以此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花火会最初的供品,是面捏的猪羊、寿桃、面花、枣糕等等。村里人将制作面供称为“捏供”,据说从清雍正年间起,每年春节期间,南张村家家户户都会捏供,为正月十八的庙会做准备。到了庙会那一天,村民们把自己精心捏制的面供,摆在小桌上抬进花火会场。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他们开始探索改进捏供的花样。经过一代代人不懈的努力,逐步将祭神面供演变为高品质的面塑。

同传统面供相比,面塑不仅工艺难度大,所使用的原材料也更为复杂。面塑所用的面泥,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颜料、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制成的。听村里人说,和面是制作面塑的首要环节,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大有学问:水加得太少,面团过干,黏性过小;水加得太多,面团又软了,不容易往上刻东西。另外,捏面塑不仅需要耐心,还需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与审美修养。只有善于观察领悟、勤于动手练习并精通色彩搭配,才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捏什么像什么。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南张村人探索传承着这门“指尖艺术”。随着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南张村面塑展与一年一度的庙会相伴而生。
渐渐地,面塑展成为南张村庙会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样一来,村里不仅年年举办面塑展,每三年还要举办一次大规模展会。据说,“大办”之年,展品达80余种,400多盘;“小办”之年,也有40多张展桌,面塑200余盘。迄今为止,南张村举办面塑展的历史已有200余年。其间,虽曾因多种原因几度中断,最终还是延续了下来。

今年,南张村面塑展的地点仍然设在村小学操场,摆放面塑的桌子在此一张张排开,每张桌上约有四五件面塑,场面很是壮观。放眼望去,一件件面塑作品,乡土而绚丽,姿态万千。其中,既有玲珑精巧的花草蔬果,也有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既有古风淳厚的寿桃面鱼,也有洋味十足的卡通形象。正值虎年,形形色色的“老虎”,在展览上风头十足。更令人惊喜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以及冰雪运动,也成为面塑创作素材,堪称展会一大亮点。另外,《壮士出征》之类抗疫题材的面塑也出现在展览上,非常具有时代气息,可见南张村人与时俱进的创作意识与弘扬正能量的情怀。
虽然,面塑展览中多数作品是摆在瓷盘中的“小品”,却也不乏人物形象众多的“大制作”。杜丽华的《背水一战》,以精湛的工艺、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宏大的古代战争场面:旌旗猎猎的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将军纵马驰骋,两军对垒的士兵剑拔弩张……每个人物都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处境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因此,这件以本土民间工艺展现本土历史典故的面塑作品,在展览上备受瞩目。同样,面塑艺人仇润林创作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也吸引了众多观赏者的目光,一拨又一拨人围着这件作品不停拍照。作品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为中心,56个身穿各民族服装的“代表”欢聚一堂,在五星红旗下齐声放歌——我想,面对此情此景,每个人耳畔都会响起“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旋律,“爱我中华”的豪情油然而生。
作为“面塑之乡”,面塑在南张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但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喜欢,连外地嫁过来的媳妇儿,也会耳濡目染爱上这门手艺,《背水一战》的作者杜丽华就是如此。杜丽华自幼喜欢美术,嫁到南张村不久,有次到邻居家串门,看人家把用面捏成的花朵,五颜六色摆在白瓷盘中,非常喜欢。回去之后就照猫画虎开始学做面塑,捏得不好,就毁掉重捏,并不时向邻居们请教。如此这般,经过不知多少次反复实践,她不仅学会了捏花朵、水果、蔬菜,还能捏出像模像样的人物了!后来,她陆续创作了一系列人物众多的“组塑”,如“五女拜寿”“背水一战”“西游记”“南昌起义”等等。这一系列“有故事”的组塑,丰富了南张村面塑的创作题材与文化内涵。这个身手不凡的外来媳妇儿,也渐渐跻身南张村面塑高手之列。
一组面塑,一个故事,一部春秋。观赏面塑展,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一种民间艺术的魅力与活力,也感悟到了这些乡土艺术品的承载。可以说,南张村人对天地的敬畏,对福寿康宁的期盼,对家园后代的热爱,尽在其中!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