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坚持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方针,以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为总引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全面巩固“退后十”成果,扎实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四个攻坚行动,不断健全和完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加快推动全市工业企业绿色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美丽石家庄场景作出新贡献。
一是大力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巩固去产能成果,钢铁、焦化、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实现零新增。实施“千企绿色改造”工程,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发展新型集中供热,推广使用清洁低碳能源或利用工厂余热、电厂热力。持续巩固清洁取暖改造成果,持续增强能源供应能力,确保“双代”改造户稳定取暖,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偏远山区农村地区实行洁净煤兜底,严防散煤复燃。
二是持续做好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治理监管。巩固钢铁、焦化、火电、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实施工艺全流程深度治理。深入开展工业窑炉和锅炉综合治理,完成窑炉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完成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工作,确保应装尽装、应联尽联。大力开展涉气产业集群升级改造,对家具制造、塑料制品、陶瓷、人造板、制鞋等行业产业集群“回头看”,切实提升环保治理水平。
三是深化绿色转型服务高质量发展。坚持市场化运作,以钢铁行业全面创A为引领,全面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完成8家重点企业创A任务。统筹打好促发展、保蓝天、惠民生“组合拳”,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制度,实施动态调整,优先保障企业生产发展,截至目前,我市纳入白名单企业(项目)795个,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白名单企业不停不限,优先保障企业生产发展。
四是精准开展臭氧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工业源无组织排放和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完成400项VOCs治理提升工程。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VOCs整治提升行动,推进高新区典型示范区建设,完成鹿泉区餐饮油烟集中清洗中心建设。开展臭氧来源解析、产生机理和传输规律研究,加强光化学产物和衍生物观测能力建设,建立活性前体物排放行业企业清单。省定我市2023年VOCs治理任务共计400家全部完成。
五是深入实施城市大气污染深度治理。全面建立工地分级管理制度,通过评选A级工地、“样板工地”以点带面深化扬尘治理。全面巩固洁净城市创建成果,建成区道路保洁采用“水洗机扫”模式,主要道路机扫率保持100%。开展渣土物料运输车辆规范化整治,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定期开展道路积尘负荷监测,公开监测结果。全面加强城区燃气锅炉运行监管,对建成区燃气锅炉实施降氮深度治理。持续开展餐饮油烟整治专项行动,确保油烟治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健全扬尘污染源调查统计机制,建立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扬尘污染源数据库,动态更新污染源清单,建立污染源电子地图,加快实现可视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