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冀政〔2014〕44号)精神,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在全省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现就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主城区路网结构趋于合理,道路网密度达到
二、重点内容
(一)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设施。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确保1号线一期工程与3号线一期首开段(小灰楼站至新火车站段)2017年正式投用,2020年完成1、2、3号线建设及运营,积极谋划1号线北跨滹沱河、3号线东延及环城轨道工程,用2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快速公交(BRT)建设,今年力争完成南焦客运站至正定新区的2号线建设,2015年完成1号线、5号线建设,2017年完成3号线、4号线、6号线建设,形成“一横一纵一环一联”的快速公交格局。加快公交场站建设,今年启动新火车站综合枢纽和汇通路、中仰陵等8个公交枢纽站建设,同步推进公交停保场、专用道、首末站及港湾式站台、充电桩建设,到2015年,主城区公交专用道设置率达到9%,早晚高峰公共气电车平均运营达到
道路慢行系统。树立行人优先的交通理念,推进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合理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因地制宜设置机动车停车场所和自行车停放设施,原则上不得为拓宽机动车道挤占步行道、自行车道。大力发展立体步行系统和步行街,加快土贤庄等2座过街天桥及槐安路与时光街等2座地下过街通道建设,力争年内建成投用。加快太平河、东南水系绿廊绿道建设,谋划建设滹沱河沿线生态景观长廊,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绿廊绿道网络,引导城市居民短距离和游玩出行向非机动车和步行转变。
道路桥梁设施。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综合布局主次干道和支路,大幅提高支路网密度。结合城中村改造,增加城中村及保障房区域支路,打通影响群众出行的断头路、卡脖路。实施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对问题桥梁按运行情况划分安全等级,有计划的实施加固或拆除重建。对石津干渠、泄洪渠、铁路地道桥等28座“无主”桥梁明确管养单位,拨付管护资金,解决无人管理问题。适当提高城市路桥养护标准,满足管理维护需要。推进城市桥梁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研究开发桥梁信息化静动态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桥梁管理信息化。到2015年,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0%以上,基本建成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排水防涝设施。积极推进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地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提升改造中华南大街等10座市区泵站和土贤庄等7座二环路泵站,对长征街等33处主城区路段积水点实施改造,对中山路等合流管道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缓解城区积水压力。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有计划的实施单位庭院、小区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结合雨水资源化利用,加强下沉式绿地、透水性道路、重要节点蓄水池等建设改造,推广住宅小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降低雨水排放峰值。出台《石家庄市排水管理条例》,加大排水监管力度,严防私接乱接等违法现象。到2015年,重要防洪排涝设施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到2017年,市区主次干道雨污分流全部完成,透水性便道长度不低于城市道路总长的20%,下凹式绿地占城市绿地总面积不低于20%;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综合管理设施。大力推行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模式,推进正定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完善正定新区“三纵四横”综合管廊系统,加快建设隆兴大道综合管廊,结合正无路道路改造工程,同步建设柏坡大道(现状正无路)综合管廊。开展主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逐步建立主城区地下管线电子信息系统。加快推进藁城市、栾城县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力争年底前实现主城区、高新区和组团县(市)数字城管系统全部联网运行。加大县城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水平,到2015年,平山、新乐、晋州、井陉等县城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
(二)完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
供水设施。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西北地表水厂、东北地表水厂、正定新区地表水厂等24座水厂,逐步实现年均向主城区及13个县(市)供水7.82亿立方米,关闭主城区、县城及工业园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构建起完备的引江水供水体系。结合我市地下水严重超采的现实,推进水价改革,提高新鲜水特别是地下水的价格,研究制定科学的水价机制,促进引江水和再生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到2015年底,新建供水规模50万立方米/日,管网长度
燃气设施。发展并建立多气源的城市供气体系,加快调整用气结构,按照国家“量入为出、以供定需”的要求,有序利用天然气。充分利用中石油陕京输气管线、省天然气公司京邯输气管线现有气源;加强与中石化、中海油、冀中能源、新疆广汇等能源企业沟通合作,实现气源多渠道、资源多元化;加快全市天然气“县县通”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年底前建成投用;有序推进CNG、LNG加气站建设,满足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城际客运车辆及大型物流配送车辆的加气需求;加快LNG应急储备站项目建设,提高城市储气调峰能力。到2015年,预计全市天然气使用总量达到24.56亿立方米,城市街区燃气管网全部改造完毕;力争到2020年,完成市区长
供热设施。全面推进热源建设,加快废热利用集中供暖工程,力争明年完成上安电厂至主城区管网铺设,实现向主城区供热2500万平米,到2017年形成西柏坡电厂、上安电厂等6个主力热源、1个环市区互联管网和N个热力公司参与的“6+1+N”供热新体系。实施老旧小区供热设施改造,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将市区所有老旧小区供热设施全部改造,年内完成100个老旧小区供热管网串改并、供热二次管网、换热站更新改造。推进热计量改革,实行按热计量收费,今年年底前,凡具备供热计量收费条件的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理顺供热管理体制,建立管网、换热站、用户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市、区两级供热智能管理指挥中心建设,今年年底前实现部分热源、热网及换热站运行状态和户内温度实时监控。
城市电网。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重点加快110千伏变电站布点落地,完善城市10千伏中压配电网网架,实现各等级电网协同发展。谋划建设位同、国贸城等110千伏及输变电工程13项,红旗、留村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5项目,并配套实施线路切改,今年重点抓好220千伏民生、110千伏建华等4个输变电工程建设,确保建成投用。到2017年,省会实现新增变电容量306万千伏安,进一步优化市区骨干电网结构,提高城市配网互联和供电能力。
通信设施。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请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逐步扩大光纤宽带覆盖范围,重点提升农村区域光纤覆盖率,统筹
(三)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加强桥东、桥西、西北、良村南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逐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探索通过焚烧、堆肥等多种方式,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元氏县污泥干化焚烧处置项目建设。开展城市水环境整治,对城区河流、湖泊、水系进行全面治理,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水安全。“十二五”末,实现市区日处理污水100万吨,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以上,中水回用率力争达到30%。
垃圾处理。完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集、中转、运输网络建设,力争年内在市区建设日处理800吨生活垃圾压缩站6座。加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改造,年内完成太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明年上半年完成冀粤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峡石沟垃圾填埋场封场工作,建设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建设,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市内各区选1-3个居民区先行试点,经验成熟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采用市场化模式,加快体育北大街建筑垃圾填埋场建设。做好餐厨垃圾处置中心试点建设。到2015年,全市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000吨/日,转运和运输能力均达到40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规模300吨/日。
园林绿化。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对现有道路进行补植增绿,对新建道路实施高标准绿化,逐步实现“有路皆绿”。推进公园广场提升改造,修缮增设服务设施,完善公园广场园林景观,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推广下凹式绿地建设模式,加快建设滹沱河生态景观长廊工程,谋划实施中医药文化园、毗卢寺公园、东垣古城遗址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景观绿地游园。广泛开展庭院广场园林绿化达标和沿街围栏绿化美化活动,推广楼顶、墙体、桥体绿化等为重点的立体绿化建设,试点绿地认养冠名工作。完善城市水系建设,进一步实施民心河、环城水系等城市水系建设及绿化美化,打造滨河景观特色带。加强县城园林绿化建设,今年鹿泉市、高邑县开展申报国家园林城市,新乐市、无极县、赵县等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到2015年,全市下凹式绿地占城市总绿地面积达到20%以上,新建街旁游园不少于20座,主城区建成一座具有水、电、气等设施齐全的防灾避险公园;县级市全部建成省级园林城市,60%的县城建成省级园林县城。
三、推进措施
(一)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遵循城镇化和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尽快编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排水防涝、再生水利用、燃气、集中供热及电力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严格落实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优化医疗、教育、治安、文化、体育、社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和建设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场站等设施,落实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加强公共消防、技防、人防以及防灾避险场所等设施建设。
(二)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公共交通设施由市交通局、交管局、轨道办牵头推进,道路慢性系统由市城管委、园林局、人防办牵头推进,道路桥梁设施、排水防涝设施由市城管委牵头推进,综合管理设施由市规划局、城管委牵头推进,供水设施由市水务局牵头推进,燃气设施由市发改委、建设局依据职能分别牵头推进,供热设施由市供热办牵头推进,城市电网由市供电局牵头推进,园林绿化由市园林局牵头推进,各分项目涉及县城部分由相关部门负责推进。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作用,细化落实各牵头部门安排下达的建设任务,选好领军人物,落实工作经费,明确工作计划。市直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能,全力支持配合,及时协助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争取城镇污水管网、县城建设、环境治理等上级专项资金支持;整合城市资源资产,完善有偿转让制度,将市政公用设施的冠名权、广告权、收费权向企业出让,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特许经营(狭义PPP)等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棚户区改造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国家信贷资金支持;探索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实现城镇基础设施收益债券与特定项目收益还债挂钩,不断扩大经营性建设项目直接融资规模;推进城市建设和运行向从社会购买公共服务转化,制定科学的价费机制和作业定额标准,激发社会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污水处理、燃气热力生产等经营性领域的产业化投资基金,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四)强化考核督查。市政府将涉及民生和城市安全的城市管网、供水、节水、排水防涝、防洪、污水垃圾处理、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年终考核。市效能办、政府督查室、三年上水平办公室、县城建设办公室等单位将定期督促检查,每季度通报进展情况,年底组织考核,对因工作不落实严重影响项目进度的,通报批评;对推进有力、目标任务完成好的予以通报表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14年6月19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