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辆穿梭……金秋时节,走进行唐经济开发区,扑面而来的是项目建设的热潮。工人们奋战一线,处处感受着抓项目、促发展的强劲节奏。
据统计,1-8月,行唐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7%,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行唐县坚持“重实干、勇创新、求突破、创佳绩”工作总基调、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的结果。
项目建设加速
日前,在位于行唐经开区的石家庄市科隆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金刚石制品项目建设现场,1号、2号车间钢结构厂房已拔地而起,内部地面硬化完成,工人们正在进行外立面装修,车间内,部分先进设备已进场安装调试。
“项目总投资2.3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今年3月开工建设。项目投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4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60个。”公司总经理张吉瑞介绍,“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在抢进度。目前,项目生产车间、办公楼等主体已完工,已完成投资1.6亿元。”
据了解,行唐县拥有成熟的超硬金刚石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其产品在全市轨道交通、和平路东延等市政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新项目产品主要以金刚石陶瓷切割片、墙槽切割片、混凝土切割片为主。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壮大本地超硬金刚石工具产业集群,成为丰富行唐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内容的重要支撑。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项目落地行唐。行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彦军表示,上半年,开发区投产项目7个,总投资28.05亿元;下半年计划开工项目12个,拟投资32.96亿元;目前在建项目26个,总投资46.26亿元。1-8月,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20个,已完成投资9.11亿元。
项目谋划精准
“我们将打造河北首家、华北最大的数字化智慧包装产业园,引进国内首条、世界最先进的意大利佛斯伯生产线,吸引20余家下游包装企业集聚。”日前,在位于行唐县的河北安清投资公司,总经理杨占卫兴奋地说。
该项目总投资10.1亿元,预计年营业收入10亿元,已完成企业注册,取得不动产权证,正在办理备案及其他施工手续。项目落地后,行唐县将构建起一条充满活力、动能强劲的包装产业链条,为全市生物医药、现代食品和商贸物流千亿级产业集群,提供高端包装配套服务。
行唐县坚持“四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动态管理项目储备库。围绕乳制品制造、新型建材、包装、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主动对接省市产业发展,通过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招商机制、聘请12名市县级招商大使等一系列举措,成功牵引产业集聚。
一批重点储备项目正快速推进。今年以来,该县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36.24亿元,其中7个项目由“以商招商”模式引进,占比超四成。该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主任王志刚介绍,“今年全县谋划实施县级重点项目40个,总投资108.1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5个,总投资64.9亿元。”
营商环境优化
“多亏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上门帮忙,解决了大问题!”日前,河北三五五四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晓龙专程向行唐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送上锦旗。原来,企业在办理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时遇到困难,县数政局主动上门,“手把手”帮助规范填报流程。
据了解,该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勤保障部队指定供应企业,项目总投资5.2亿元,已完成投资3.6亿元,2025年1月开工,计划2025年11月投产。
这样的速度是当地高效推进项目建设的缩影。行唐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局长李志永表示,他们变“坐着办”为“跑出去办”,并且开展“行唐码上评”、企业包联服务行动,发放“企业服务联络卡”,把政务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行唐县还建立了县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制度,40个县级重点项目由26名县级干部“一对一”帮扶,截至8月,该县党政主要领导召开座谈会19场,解决问题33个,通过政银企对接,累计帮助企业融资27.51亿元。
行唐县正以奔跑的姿态,用“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将项目建设的“热度”,持续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