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雨季,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村种粮大户康双锁不再为自家的庄稼发愁。
自从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康双锁流转的500多亩土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还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康双锁放下了悬着的心:“以前,旱了发愁涝了也发愁。如今,旱涝保收,啥也不怕!”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我市建管并重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更多粮田变良田,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66万亩,改造提升12.7万亩。
那么,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如何建?怎么管?近日,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深入一线进行采访。
“高”在哪?提升综合生产能力
与康双锁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正定县西平乐乡南化村种植户王九侠。前年,正定县在南化村开展总投资117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村干部找到王九侠希望把他家作为项目示范点之一。
得知这一消息后,王九侠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随后,正定县农业农村局以亩均3000元的投入,在他家的田地里安装了地下深埋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设备。
“全靠这套地下深埋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技术,在手机上安装专门的程序就可以实现远程浇水施肥,帮了我的大忙。”王九侠笑着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能够安装地下深埋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技术,他利用滴灌、北斗导航、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手段种粮,每年收成十分可观。
“过去浇水一天的用工费就得300元,现在浇水一天电费也就在40元左右。不仅如此,相比之下新技术至少节肥30%。一来二去,成本在无形中降低很多。”王九侠又为记者算了一笔账。
种粮要高产,良田是保障。与普通地块相比,高标准农田优势明显。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农田的保土保肥保水能力增强,产出能力提高。同时,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了水、肥、药利用效率,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我市始终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集中力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筑牢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我市持续加强政策供给,加大财政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量和质“双提升”。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农田地力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等举措,全面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并且加强对农田的“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引导促进土地小块并大块,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有效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水平。
如何建?提高标准抓牢质量
记者来到新乐市化皮镇官庄村,今年年初,这里开展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主要涵盖农田地力提升、田间路、水利灌溉等内容,建设完成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综合提升耕地效率。
新乐市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86.34%,围绕稳粮、增收、增效这一目标,今年新乐还将投资3951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我们将继续在一批成方连片的基本农田安装喷灌、水肥一体机等设施设备,打造现代化、智能化管理高标准示范田。”新乐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周乾坤说,“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可以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重要抓手,要坚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2024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工程建设、验收等全过程,抓牢工程质量,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持续发挥效益。
由于高标准农田项目部分工程需在农作物换茬间隙组织施工,季节性强有效施工时间短,我市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前期就充分考虑环保、农业生产等因素,对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尽可能加快施工进度。
“我们严格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复的建设地点、规模、内容、标准组织实施,建设的主要内容为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地力提升、农田输配电、田块整治等工程。目前各个项目正在按照计划组织施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市始终把施工质量作为项目建设的生命线。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相关部门还建立了工作人员包联定位表,发现问题可确保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同时,加大对监理人员履职情况检查,严格落实施工材料送检要求,切实把工程质量抓紧抓好。
怎么管?建管合一保障有力
高标准农田“三分建设、七分管护”。去年以来,藁城区农业农村局创新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与太保产险河北藁城分公司合作,开发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为高标准农田的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这种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充分发挥保险公司风险评估、风险预防、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优势,让保险公司担负工程提供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的全周期风险管理服务,保险公司委托其审查通过的专业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等给予严格把关,既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又降低了自身经营风险。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保险主要针对农田基础工程设施,保险期限十年,由保险公司承保项目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潜在风险,同时为工程提供建设期间以及建成后的全周期风险管理服务,实现‘建管合一’,既能有效保障项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又解决了长期以来项目工程建设后管护难的问题。”藁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后精管细护是确保高标准农田设施长效使用和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巩固农田建设成果,破解“重建轻管”难题,我市不断探索建后管护模式。按照“建管结合、建管并重”的要求,我市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建立“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管护机制,努力做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
接下来,我市将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健全县级统筹、多渠道筹集的管护资金保障机制。同时,继续加强引导和激励各类受益或管护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保障农田工程设施良性运行,确保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