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无障碍浏览进入适老化
当前的位置:
黑鹳从“过客”变“居民”见证生态改善
石家庄市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5-05-23 08:10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3 08:10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体: 打印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当日,石家庄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河北师范大学博物馆内举行。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等部门的代表与市民、学生一起,通过展览展示、科普讲座等形式,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议题。
活动现场,精心制作的展板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文字,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河北师大博物馆的讲解员深入讲解了生命科学展厅中植物、昆虫和两栖动物等展区的展品,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研学课程、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积极参与。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各县(市、区)也同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在活动现场,石家庄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高玉喜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张记录黑鹳在石家庄繁衍生息的照片。画面中,这些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群在湿地嬉戏。
“通过卫星追踪数据显示,部分黑鹳已经从‘过客’变成了‘居民’。”石家庄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站长高玉喜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自2017年以来,石家庄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已成功救治并放归多只受伤黑鹳,其中有三只黑鹳在救治成功放飞大自然的时候,为它们安装了鸟类跟踪器,跟踪器用北斗卫星技术精准定位。
“我们对这些鸟类连续追踪监测了两年多,发现这些黑鹳都在石家庄山区繁殖、栖息,从原来的候鸟变成了留鸟。黑鹳种群在石家庄进一步扩大。”高玉喜说,通过安装北斗卫星跟踪器,他们发现这些鸟类选择在石家庄山区繁殖栖息,种群数量正在稳步增长。
这一变化正是石家庄市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写照。近年来,石家庄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联络机制,形成多部门协同共管的良好局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每年候鸟迁徙季在滹沱河湿地停留的鸟类达数10万只2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42种。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不仅是自然的呼唤,更是人类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我们今天的活动将通过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互动体验三大板块,展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与创新路径,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进程。”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科科长魏明杰表示。
下一步,石家庄市将继续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加强对自然保护地内开发活动的常态化巡查与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湿地、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等行为。同时,加快《石家庄市自然保护地发展规划(2024—2035)》《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5)》落地实施,统筹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保护合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从黑鹳的安家落户到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石家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正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相信,通过持续努力,石家庄将成为更多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园。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1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