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无障碍浏览进入适老化
当前的位置:
让“第一资源”赋能高质量发展
——石家庄市两次入选“人才友好型城市”的背后
2025-09-25 08:03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25 08:03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体: 打印
近日,《2025年中国人才友好型城市研究报告》发布,石家庄市入选“2025人才友好型城市”全国50强。同时,还入选了2025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最佳科技产业创新城市”。
“人才友好型城市”榜单自2024年以来共发布两次,我市连续两年榜上有名。这次入选,也是我市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后的又一殊荣。
这是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精神实质结出的硕果;
是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成效;
是石家庄这座正拔节生长、活力迸发的城市,与一批批有识之士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见证!
加强顶层设计
抓牢“第一资源”
市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谋划人才工作,主导推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电科等高校院所开展人才战略合作,今年以来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2302人,推动人才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沈成彬博士是光通信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入职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两年多来,他主持研发了光芯片AOI(自动光学检测)、新一代可见光测试机、全自动划裂片设备、激光隐切设备等新产品,多项产品填补了国内或行业空白。他结合产业发展趋势,领导团队着力提升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了AI新优势,也取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企业订单大幅增长。
“石家庄市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非常重视,我们公司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拿到了170多万元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沈成彬表示,石家庄人才15条的政策措施很全面,覆盖面很宽,对吸引外地高层次技术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人才绿卡政策在交通出行、医疗体检等方面也给了自己很大的照顾和便利。“每到大的节日前,高新区都安排负责同志来对我们进行慰问,尤其让像我这样家在外地的人感到非常温暖。”
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引进像沈成彬这样的高层次人才,人才政策持续创新,政策版本不断升级。2023年以来,出台《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的若干措施(试行)》(15条人才新政)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批批人才竞相奔赴,扎根成长,为城市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人才政策的“含金量”体现在突破性上。15条人才新政打破体制壁垒,推出以编引才、市场化引才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设立运营人才创业投资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天使投资基金等,最大限度释放政策引才效应。
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产业领军人才80名、支持科研经费1.5亿元,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启动资金项目13个、资金1300万元,持续完善人才创新创业要素保障。
“我们将为人才成长提供最强助力,让大家来石家庄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在这里安心创业、生活无忧。”石家庄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搭建多元平台
激发创新活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须勇于打破常规,探索新路径。近年来,我市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蹄疾步稳,不拘一格招才引智,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人才飞地”政策,鼓励企业在外地建立研发机构,引进优质的人才资源,既解决了企业的难题,又推动了人才技术交流合作。目前,共建立“人才飞地”14家。除“人才飞地”外,我市还设立运营河北(石家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将海外人才和本地企业需求进行链接的新尝试。
搭建高端创新平台,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正式落户石家庄,河北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石家庄)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为石家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外脑”支援,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学研活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加大力度做好科技特派团服务保障工作,利用专家人才科研优势破解企业瓶颈技术难题,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目前实施科技成果转化349项,签订技术合同497份,精准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
实的政策、硬的举措,助力了一批科技创新企业拔节生长、快速发展,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全市拥有省市科技领军企业6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2家、高新技术企业3594家;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85家,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河西区签署金融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同时,积极推动和京津的医疗、医院合作项目建设,京津冀医疗合作“朋友圈”不断壮大,不仅有京津专家来石家庄常驻诊疗、参与医院科室管理、协助修订完善医疗诊疗规范等,还开展石家庄医疗人员赴京津深造进修,促进了全市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强化服务保障
涵养人才生态
用政策留人,用服务暖人。
一张人才绿卡是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尊重和礼遇。我市15条人才新政出台后,人才绿卡制度进一步“加码”,服务持续升级,搭建起全域化、多层次、差异化的人才绿卡服务体系,深度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让人才宾至如归,安心创业、生活无忧。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理部副主任李梦南是人才绿卡B卡的持有者,博士毕业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和德国马尔堡大学医学院。今年是李梦南来石家庄的第四个年头,在以岭药业工作期间,他和同事们对多个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项目展开科研攻关,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我是药理学出身,而石家庄有非常悠久的制药历史,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也是很大的。以岭药业是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在这里我可以快速地学习成长。”李梦南是海南人,谈到来到石家庄就业的原因,他说,“石家庄有非常好的人才绿卡政策,我不仅可以享受每个月的住房补贴,如果购房的话,还有一次性购房补贴。还有一些科研立项的优先支持,以及生活上的便利服务,我觉得对于刚毕业的硕士博士来说是非常贴心周到的。”
石家庄市人社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科长李泽亚介绍,根据15条人才新政,人才绿卡B卡的持有者,5年内可享受每月1000-3000元租房补贴,在市域内购买首套自用商品住房,还有5万-3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对毕业2年内新到我市企业工作或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分别给予1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补贴。“目前,补贴发放数量逐年递增,也充分说明了选择石家庄的人才正在加快汇聚中。”
同时,我市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优化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不断升级人才一体化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电子人才绿卡功能,实现人才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引才聚才,“住”是基本保障。5月28日,市人社局举办了第八批市级人才公寓公开摇号分配仪式,417名绿卡人才通过现场摇号方式分到了人才公寓。李泽亚介绍,这次人才公寓分配首次开通了线上渠道,为人才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市级高端专家公寓,在高新区、鹿泉区等产业聚集区打造高端人才公寓,全市通过配建、改建、自建等方式建成投用各类人才住房16000余套,其中,市级人才公寓项目16个,共4260套。
未来,石家庄将以更开放的胸怀、更诚挚的服务海纳英才,让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成为天下英才的筑梦舞台、圆梦之地,实现越来越多人才与石家庄的“双向奔赴”。
政策解读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1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