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Ipv6
   
 
网站首页
综合要闻
政务公开
政务动态
无障碍浏览进入适老化
当前的位置:
铸牢文化认同 增强文化自信
——石家庄市中小学校多彩活动迎中秋
2025-10-06 08:27来源:石家庄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06 08:27 来源:石家庄日报 【字体: 打印
石家庄市第二幼儿园日前开展“巧手做月饼 浓情迎中秋”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亲手制作月饼的轻松氛围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既是团圆赏月的传统佳节,更是一堂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实践体验的生动课堂。石家庄市各中小学校以中秋节为契机,将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在潜移默化中铸牢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经典浸润
在诗词与故事中感知文化底蕴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石家庄市中小学校将中秋主题的经典诗词与神话传说融入教育教学,以诗词、神话故事为载体,让学生在诗韵书香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在石家庄市天苑小学,学校举办了“山河同庆,月满家园”主题升旗仪式,同学们身着传统汉服,手持古典书卷,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吟诵《水调歌头》《望月怀远》等经典咏月诗词。悠扬的诵读与庄重的仪式交织,古典的诗情与现代的校园情景交融,让中秋所蕴含的文化韵味与家国情怀,悄然浸润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
在新华区大马学校,学校开展了中秋主题班会。课堂上,老师们化身“故事讲述人”,用诗意的语言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西周祭月礼器、唐代赏月图卷等历史影像,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直观感受到中秋文化从“祭月祈福”到“团圆欢聚”的演变脉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除了故事分享,新华区大马学校还开展了“中秋诗词大会”活动,同学们围绕“月”字展开飞花令,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于智慧的碰撞间感悟着明月意象背后的深沉情感。
在新悦小学,古典诗词与现代创意激情碰撞。老师和同学一起练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手势舞,同学们动作轻盈灵动,将诗词中的情感转化为直观的肢体语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在手势与歌声的融合中,印刻在每一位师生心中。
当诗词与故事成为学生记忆的一部分,文化传承的种子便在学生心中悄然种下。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们在经典的滋养下,了解了中秋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增强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心。
巧手实践
在创作与制作中体验节日乐趣
文化的传承,不能止于“知”,更要重于“行”。石家庄中小学校通过手工制作、美食DIY等活动,让学生亲手参与中秋相关的创作与制作,在动手过程中感受节日的仪式感。
在北苑小学,学校开展了以“手作团圆月,情暖共此时”为主题的冰皮月饼DIY活动。活动前,各班通过“中秋文化小课堂”普及月饼的历史与寓意。在做月饼活动中,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揉面团,包馅料,按压花纹……当一个个造型精致的冰皮月饼完成后,同学们还精心为月饼包装,贴上自己绘制的标签,准备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在汀香小学的美术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开展了中秋主题手工活动。同学们巧手制作玉兔灯笼:他们用彩纸精剪细贴,用竹篾扎制骨架,再配上自绘的月亮图案,一个个憨态可掬的玉兔灯笼跃然眼前。除了制作玉兔灯笼,同学们还兴致勃勃地用超轻黏土创作中秋“月饼”。他们不仅精心还原了传统的圆形月饼,还发挥创意,制作出星星、花朵等各式新颖造型。“这些融合传统与创新的作品,不仅装点了校园,更让‘团圆’与‘丰收’的文化内涵,通过亲手实践深入孩子们内心。”美术教师王亚坤说。
多彩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创作与制作中亲身感受中秋的习俗与文化。同学们在动手过程中触摸传统文化,让中秋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体验。
情感传递
在团圆与分享中厚植家国情怀
中秋节是与家人团聚、共赏圆月的节日,承载着“团圆和睦”的美好寓意。石家庄市中小学校以“团圆”为核心,通过多样活动引导学生传递亲情、感恩长辈,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相结合,让文化自信在情感的滋养中生根发芽。
中秋节前,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向同学们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习俗,以及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鼓励引导学生在节日期间跟随父母去看望老人,为长辈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温暖。
“中秋节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美满的深切期盼。”市第一中学教师沈笑伊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同学们回家看望老人,不仅是对亲情的滋养,更是对传统文化最生动的传承。
在中秋节来临前,荷园路小学发起了“一纸家书寄相思”中秋节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情感表达的桥梁。同学们用稚嫩却真挚的笔触,将平日里羞于表达的爱意与祝福倾注于信笺。一封封家书,承载的不仅是节日的问候,更是孝道文化的生动实践。
石家庄市中小学校的中秋活动,让学生在经典中感知传统,在动手时体验乐趣,在情感里传递温暖。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欢乐氛围,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代代相传,让文化自信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珍贵的财富。
政策解读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今日访问量:1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
冀ICP备20013865号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