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新华区在上河原著社区举办了手工制作培训,提高居民的就业技能。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
“十四五”以来,石家庄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千方百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五年来,全市共支出就业补助资金20.98亿元,惠及24万余人次;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累计32.84万人;全市劳务品牌资源库共计劳务品牌42个,从业人员达61.34万余人,人均年收入5.38万元;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孵化企业2.51万家,累计带动就业4.8万人……就业稳,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新空间
“之前担心学完技能找不到合适工作。现在培训班直接把养老院工作人员请到现场,岗位、待遇都讲得明明白白,心里踏实多了!”在石家庄市无极县2025年养老护理员培训班现场招聘会上,刚结束培训的学员李女士与康圣养老院招聘负责人深入交流,顺利达成初步就业意向,脸上满是喜悦。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
“十四五”以来,石家庄市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者特点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培训资源统筹,推动劳动者更好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石家庄市“投资于人”的民生导向不断加码,大规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有力地推动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同步跃升。同时,面向重点群体、围绕重点领域市场需求的“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模式竞相涌现,实现了“培训即就业、结业即上岗”。
围裙一系,家政服务员刘丽娜开始了日常工作,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侍弄花草。作为一名高级家政师,“河北福嫂”是刘丽娜事业之路的起点。
几年前,刘丽娜想找份合适的工作。农村出身的她,除了做餐厅服务员、后厨人员,月嫂成为刘丽娜的第一选择。通过上网搜索,她了解到“河北福嫂”开设月嫂培训课程。“选择‘河北福嫂’是因为很正规。”刘丽娜说,比起那些三五天的培训草草了事,“河北福嫂”对学员开设了为期25天的育婴课程,包含小儿推拿、制作辅食、婴儿早教等,通过考试后还会给学员颁发结业证书。“结业后颁发的证书含金量高,在行业内很受认可。”
在“河北福嫂”的一次对接会上,她接触到了北京一家家政服务公司。通过一系列咨询、面试、岗前培训,刘丽娜留在了北京。
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家政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服务项目”作为石家庄市人社局示范性项目之一,也是石家庄市推荐、全省唯一入选全国20强劳务品牌、人社部推荐的全国家政护工类劳务品牌代表。近年来,石家庄市充分发挥“河北福嫂”北京家政输出基地的区位优势与品牌优势,帮助全市培训了包括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育婴员在内的各类家政服务人员,让她们就业更有底气、饭碗端得更稳。
为创业者铺就梦想之路
走进位于中山西路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大小小的公司内一派繁忙景象。
90后创业者丁少雷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被石家庄创业政策吸引,于2024年6月入驻这个园区,经营着一家医疗器械销售公司。“这里免房租、免物业费还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又紧邻核心商圈,并且周边有多家医院,我们做线上业务十分方便。”今年,丁少雷又在孵化园的帮助下申请到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据了解,这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自2019年成立以来孵化企业686家、带动就业人员2000余人。
创业是就业之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期间,石家庄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不断完善。针对一些创业者“没经验”“缺资源”“怕失败”等情况,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的二十条措施》《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的二十条措施》《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二十条措施》《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具体举措》等政策措施,支持劳动者更好实现创业就业。
石家庄市按照“高标准、全要素、一站式”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总要求,不断加强直播电商、新型农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特色孵化基地建设,满足不同群体创业需求。同时,扎实开展孵化基地升级改造工作,“十四五”以来共完成提升改造37家,实现优化升级全覆盖,切实提升创业孵化基地在政策落实、场地保障、经营管理、项目引进、帮扶服务等方面的整体水平。
石家庄市就业服务中心在12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挂上了金融服务驿站的牌匾。金融服务驿站按照“驿站管理员+金融机构联络专员+金融顾问”的模式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以“专业化、精准化、生态化”为方向,为创业者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在石家庄捷凯双创孵化基地的河北泠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华就是这个政策首批获利的创业者。“我们主营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承揽外包业务要垫付工资。业务量增加,资金就周转不开了。”赵晓华去银行咨询过,等待期长,迟迟贷不下来;也找过中介机构,但是收费很高,也没贷成。“在孵化基地的帮助下银行上门服务,不到十天90万元的贷款就到账了。”
资金支持为初创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全程陪跑助创业者从碰壁到破局,创业培训帮助主播把农产品卖成“网红货”……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创业孵化基地59家,在园创业实体4740户,带动就业1.0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进一步显现。
公共就业服务持续升温
“如今找零工再也不用四处奔波了。”市民马艮平在手机上打开“石家庄灵活就业云平台”小程序,点击“我要找活”,查看实时更新的岗位。石家庄市新华区朝阳社区建设了“智慧朝阳就业服务站”后,马艮平在就业专员的指导下注册了“石家庄灵活就业云平台”,并在上面顺利找到了多份家政保洁的工作。
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
石家庄市作为首批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城市,立足快速提升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对标“十四五”就业主要工作任务,统筹推进特色技能培训、灵活就业市场提升、智慧就业平台建设三大工程,打造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2023年底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特色技能培训3.77万人次,建成23个线下大市场和1230个村庄(社区)灵活就业服务站,研发上线灵活就业云平台和智慧就业平台。买菜间隙登记就业意向,村口唠嗑聊出工作机会,培训结束后就能参加招聘会……如今,石家庄市采取线下“大市场”加线上“云平台”相结合的模式,依托乡镇、村庄社区居委会、驻石高校等广泛建设灵活就业服务站,构建出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岗位——石家庄市人社部门深入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高频次举办招聘服务活动。
“我前段时间刚辞职,正说找一份新工作呢,没想到社区就在家门口办起了招聘会,岗位还不少,真是及时雨呀!”近日,在石家庄灵活就业市场联合红旗街道、宫尹社区举办的社区招聘会上,90后的小安和女朋友边逛边说。社区招聘会上,求职者穿梭其间,各个展位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为求职者详细介绍各个岗位的情况。
在数字平台,求职者轻点手机,大数据便能“画像”匹配,直播带岗让好工作“触屏可及”;在基层社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将岗位信息送到家门口;在线下专场,“小而美”“专而精”的专项招聘会定向投放岗位,供需对接高效顺畅。如今,公共就业服务在石家庄正以更精准、智慧的面貌融入百姓生活。
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盘
“老师手把手教我注册网店,还教给我怎么设计商品详情页、开展促销活动,学到了好多新技能。”为期15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城乡助残、赋能添翼”残疾人直播电商培训班结束后,残疾人高晨阳信心满满地带着自己所学的新技能回到家中,准备把网店开起来。
他的故事,折射出“十四五”期间石家庄市就业支持体系覆盖重点群体、托举民生幸福的温暖底色。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石家庄市不断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以鼓励成长成才为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契机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以促进再就业为目标帮扶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全力保持重点群体就业稳定。《石家庄市就业促进“十四五”规划》则为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积极组织好大型招聘活动的同时,为帮助毕业生顺利步入职场,石家庄市属各高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与就业市场精准对接、为毕业生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等措施,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形式,将就业服务关口前移,为毕业生架起从课堂到职场的“连心桥”。
今年4月,石家庄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马铮还没毕业就顺利和石家庄四药集团签订就业协议。和马铮一样,该校不少毕业生经历了校园与职场“无缝转换”,这得益于学校锚定石家庄市主导产业,与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探索。
“在校期间,我经常在校企共建实验室进行实操,现在可以熟练掌握生产设备操作。提前熟悉了企业生产项目和工作流程,以后干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了。”谈起未来工作,马铮信心满满。马铮口中的校企共建实验室,是石家庄学院与石药集团、以岭药业、河北药明生物等企业合作共建的人才培育基地。在该实验室里,学生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贴近产业发展,将企业生产真实项目嵌入教学,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企业工作流程无缝衔接。同时,学生还能深入企业一线实践,不仅为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有的同学在实习期间就获得企业留用意向。
石家庄市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一体化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服务。
今年9月份,石家庄市藁城区“廉州新质劳务”劳务品牌建设单位石家庄英华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灵活用工+行业适配”模式,与藁城区河北卓瑞酒店达成战略合作,建立“即时用工响应机制”。针对酒店会议、宴会等临时性、突发性用工需求,快速调配符合要求的劳动力资源,确保服务及时到位。这一精准服务举措已经提供了400多人次的就业机会,在激活灵活用工市场的同时,有效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收入渠道,为当地餐饮、酒店行业注入发展活力,实现了多方共赢。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回望“十四五”,温暖的就业答卷筑牢了石家庄的民生之基、守护着万家灯火。新征程上,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必将为石家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记者手记:
每一段故事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工作关乎个人命运和家庭幸福,被喻为“民生之本”。
“十四五”以来,石家庄市人社部门通过搭建多样化的招聘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为求职者与企业创造了高效对接的机会,有效缩短了双方的信息差;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专项帮扶行动,精准施策,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与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需求,提升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也在落地生根,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这些举措不仅稳定了就业大局,更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桥梁,助力他们的就业之路更加顺畅,不仅能让更多人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就业优先”吹暖了众多求职者的心田,每一个就业故事都是普通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石家庄在就业与经济发展间形成良性循环,书写出了精彩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