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月12日在石家庄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顺法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作石家庄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为中心,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00亿元,同比增长12%,与计划持平。农业生产稳中有增。粮食生产连续8年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545.9万吨,同比增长7.5%,高于计划41.9万吨,创历史新高。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预计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8万吨、109万吨、12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6%、4.5%、5.9%。工业经济回升向好。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00亿元,同比增长16%,高于计划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完成500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计划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67亿元,同比增长25%,与计划持平。工业运行质量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率达到29.4%,销售收入利润率达到7%,均居全省前列。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开元环球中心、勒泰商业中心等“20+X”重点商贸项目和栗源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10+X”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快速推进,2011年共有6个项目开工建设、5个项目竣工投用。国际会展中心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了药博会、正博会、动漫节等展会。以大西柏坡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开发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业有序发展,对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0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计划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据主体地位,1—11月,完成投资1750.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1.9%;主导产业增势明显,1—11月,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7.8%、61.1%、35%,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1—11月,120项省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408.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7%。石药药物制剂及医药财富中心等45个项目开工建设,双鸽肉品加工等4个项目竣工,河北航空城基地、新客站广场及道路配套工程、园林博览园3个前期项目提前启动。85项市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214.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0.5%。
——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全部财政收入完成488.9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计划1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1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计划20个百分点,增长创十年以来最好水平。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5.2%,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金融运行平稳,截至11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30.1亿元,比年初增加376.3亿元;存款余额6705.7亿元,比年初增加628.2亿元。存量存贷比为54.1%,增量存贷比为59.9%,增量存贷比高于存量存贷比5.8个百分点,信贷投放进一步增大,满足了多层次融资需求。
——重点改革稳步推进。金刚集团、宝石集团等5家国有企业完成改制;电动工具厂、冲剪机床厂等5家集体企业和18个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制工作;城区供销社、司法局所属3家事业单位改革进入职工安置成本测算阶段;医改五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221家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基本完成。
——内外开放不断扩大。认真组织香港投洽会、廊坊投洽会、石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北京、天津市校(院)合作项目对接会,积极开展与京企、央企、国内500强企业合作,预计全年引进市外资金500亿元,同比增长52.8%,高于计划34.8个百分点。引进外资取得突破,与可口可乐、韩国乐天、印尼力宝、瑞典爱立信等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签约,部分项目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与计划持平。对外贸易不断增长,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8%,高于计划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8%,高于计划4.5个百分点。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60元,同比增长15%,高于计划6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0元,同比增长10%,与计划持平。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0.5万人,高于计划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9%以内,低于目标0.71个百分点。筹建廉租住房5200套,新开工7015套,解决了5034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新建改建标准化学校30所,农村卫生体系建设如期完成。城市建设三年上水平取得实效,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20天,其中一级天气36天,较上年同期提高2天。解决了农村4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完成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27件实事。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安全生产形势和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好转。8个约束性指标均可完成年度计划目标,预计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9.4万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8%,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均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比例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一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产业档次不高,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过大,综合竞争力不强。二是要素瓶颈制约亟需解决,土地指标供给不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项目建设受到影响。三是物价持续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达105.5,对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和市场流通影响加剧。四是消费增长低于预期,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40亿元,同比增长18%,低于计划1个百分点,消费市场需要进一步扩大。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以建设幸福石家庄为目标,锁定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深入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中发挥带头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预期性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
2、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5、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7%。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8、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0%,其中出口总值增长9%。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左右。
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
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约束性指标
1、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0.4万人。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
5、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15.8%。
6、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量3.69万套。
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
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89%。
9、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89%。
1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低6.9%。
1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
12、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0.5%。
13、氨氮排放量削减1%。
14、氮氧化物排放量与2011年持平。
三、2012年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2012年,全市发展改革任务繁重,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保增长和调结构两手抓,坚持快发展和转方式相统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抢占先机,争取主动,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步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突破,着力做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中东西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加强分类指导。按照中部率先隆起、东部实施突破、西部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科学确定年度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县(市)区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加强规划引导。切实发挥《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快中部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东部工业聚集区建设;提升西部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旅游业发展水平,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加强政策支持。认真落实我市促进现代农业、新兴产业、主导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研究西部生态补偿政策,促进各个区域产业集聚、功能提升、分工协作、互动发展,进一步加快富民强市步伐。
(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一是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十二五”规划和中东西发展战略要求,坚持活跃全局和重点突破,突出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强化产业分工和纵向协作,努力通过先行示范,推动全市三次产业的集约、集聚、集优发展。二是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旧的、发展新的、培育好的,大力扶持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高端医药产业园、中国半导体光谷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大力支持常山纺织、神威药业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龙头企业壮大规模、提升实力,着力打造石药、华药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工业“航母”。认真落实《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支持力度,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提升产品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终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例,着力培育博深、以岭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国内外影响大的知名品牌,以争创名优产品带动产业升级。四是增强创新能力。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强化政策扶持,加强人才引进,完善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能力。
(三)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推动全市跨越赶超。一是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高度重视重大产业支撑项目的谋划包装,组织专门力量编规划、做可研、搞论证。依托高端机构、优势产业、产业链条以及中央企业、国内500强、世界500强,集中推动中国半导体光谷孵化园等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二是加大前期跑办力度。组织专门力量,发挥好多种积极性,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支持,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三是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天山超高压成套电力设备、华药总部基地等已列年度计划项目,明确责任,搞好服务,及时督导,按照建设进度抓好落实,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四是加大中小项目支持力度。谋划建设一批“园中园”项目,争取在高新区高端医药园、藁城开发区、装备制造基地等省级聚集区建设一批面向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园、加速器。
(四)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实时收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强化监测、强化分析、强化对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二是加强工业运行监管。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煤、电、油、运、气等要素需求,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杜绝各类事故发生。三是深入开展对标活动。引导企业从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对照国内一流企业,提高对标深度,扩大对标广度,细化对标行动,努力实现跨越赶超。四是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和节能减排项目,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强化责任,综合施策,严格奖惩。五是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重要商品市场调控和产运销衔接,组织好收购储备,适时增加市场投放。加大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价格执法力度,保障正常市场供给和秩序。
(五)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力促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高新区、市管七大基地、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4个工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园区招商工作。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加大招商力度。瞄准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采取“以外引外”、“以企引企”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投资落地园区。三是加强园区项目建设。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努力破解制约瓶颈,确保际华职业装等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确保金石化肥30万吨合成氨、石飞航空基地一期等已经开工项目尽快竣工投产。
(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服务型经济。一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全市发展规划,合理调控物流布局,着重抓好南部物流园等26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二是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优化金融环境,扩大金融开放,提升省会的金融业竞争力。重点抓好省会金融核心区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品牌会展业。加快会展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石洽会、药博会、正博会和动博会等会展品牌。四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重点发展现代传媒、印刷包装、动漫游戏、民俗文化、文化市场、演艺娱乐六大产业,加快形成文化产业主导引领、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发展体系。以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区为龙头,打造国内外热点旅游目的地城市。五是培育扶持服务外包和总部经济。研究制定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努力建设总部经济聚集区,大力吸引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石设立区域性总部。高标准建设石家庄国际服务外包开发区,把服务外包业打造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继续抓好“三农”工作。一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大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生产规模化、农副产品加工规模化为导向,重点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十大工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在特色品种上下功夫、在设施农业上下功夫、在高效农业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大“三农”投入力度,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全面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八)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持续提升城市品位。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突出抓好正定新区、空港工业园和东部产业新城等重点区域建设,突出抓好中央商务商业区和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城市基础建设,确保京石、石武客运专线竣工通车,新客站建成投用,西柏坡高速三期完工,西阜高速、平赞高速和京昆高速石太北线开工建设。加快和平路、体育大街快速路等市区道路改造升级步伐,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省会交通状况。加快气化省会工程建设,提高省会环境质量。二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创新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努力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确保重要干道支道设施完好。三是进一步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优化全市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全市城镇建设体系。加快县城和特色镇建设,加快城镇综合商务中心建设,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一体化建设,加强城镇街道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城镇档次,完善载体功能,加快产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
(九)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高对外合作水平。一是扎实推进行政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清理、精减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继续推进科技、教育及涉农体制改革。二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企业改革,完成市钢家具厂、商标印刷厂等集体企业改制。抓好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完成14个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清理规范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合作。加强与中央企业、大型民企合作、发达地区企业以及知名跨国企业对接,加强京津高端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对接,认真组织香港投洽会、厦门投洽会、石洽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积极引进一批战略投资、重大项目、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带动力的出口品牌。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开拓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做好各类人群的就业工作。二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努力促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企业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廉租住房、公租房建设力度。四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山区教育扶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食品安全。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抓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事落实,真正让广大百姓享受到更多实惠、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