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来,天气渐暖,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了多发期。如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流感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如何有效防治流感?……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石家庄市中医院、石家庄市疾控中心的几位专家,请他们答疑解惑。
科学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2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市第五医院,分别走访了急诊科、综合内二科以及儿科等科室,在与医生们交谈中了解到,目前流感病例总体数量有所下降,但仍处于甲流、乙流的季节性流行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近期就诊的流感患者人群中,多数确诊患者伴随着发热、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情况明显。其中,一些本身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还出现了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流感与普通感冒虽然症状相似,但两者在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和传播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市第五医院综合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赵磊说,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区别于普通感冒。从感染的表现来说,流感明显要重于普通的感冒,容易引起并发症,比如肺炎、严重的呼吸窘迫,甚至还有脑炎等等,而普通的感冒一般就是低热或者是中等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则会更重些。
赵磊告诉记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强、发病较急,症状可以在数小时内迅速加重,高危患者甚至有死亡风险。“感染‘甲流’后,多数急性起病,一般比普通感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流涕、流眼泪以及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咳嗽、鼻塞等症状,有的可表现为肺炎或者腹泻。”赵磊说,甲流的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或体质虚弱者属于高危人群,感染甲流以后症状相对较重,还可能会加重基础性疾病,甚至会出现重症、危重症。
赵磊提醒,除了高危人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也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接受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注意科学预防和应对流感
面对春季流感流行期,如何有效预防?赵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日常防护。
“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日常做好个人防护。”赵磊说,注意保持手卫生和咳嗽礼仪,注意社交距离,勤开窗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如必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前往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需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对于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应及时居家观察治疗,如发生聚集性疫情,应配合各项防控措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大家要合理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
“如果不幸‘中招’,也不要慌张。”赵磊说,从发热门诊情况看,绝大部分流感患者是普通症状,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非常低,大部分居家治疗即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和一些缓解咳嗽、鼻塞、流涕的药物改善症状,多休息、适当多喝水,一般5到7天可以好转进入恢复期。高危人群感染后,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口服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降低重症风险。如果居家休息期间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喘憋、剧烈头痛或者有明显胸痛等严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儿童特别是婴儿感染甲流后,需要家长高度重视。如果孩子发烧超过3天,体温超过40℃,出现呼吸困难、脸色苍白、抽风、精神萎靡,或者出现呕吐腹泻、尿量减少、哭的时候没有眼泪等脱水症状,都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赵磊告诉记者,感染流感后,应尽快使用抗病毒药物,在48小时内用上效果最好。“抗病毒药物总体安全性很好,但也有一些不良反应的问题,比如呕吐等消化道反应。有些口服药物1岁以下的婴幼儿是不能使用的,因此抗病毒药物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中医药有效预防和治疗流感
2月17日下午,在市中医院门诊大厅,市民刘女士正在向导医咨询。“最近不少同事得了流感,听说中医药适宜技术既能预防流感,还能缓解流感症状,我想来试一试。”刘女士说。
“一些中医适宜技术确实可以提高免疫力、防御流感,如针刺、拔罐、艾灸、刮痧、推拿、中药足浴等。”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谭捷说,揉按风池、风府、大椎、命门、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可疏通经络、扶正、抵御外邪、预防流感。每周在家用艾叶或艾条熏蒸,可以不同程度地杀灭和抑制流感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细菌、真菌等,从而起到防疫的作用。他提醒,使用此法要注意安全,谨防火灾的发生。熏蒸时要关闭门窗,人离开室内,熏完开窗通风。
“佩戴中药香囊也能预防流感,这源于中医外治法‘衣冠疗法’,是将多种芳香化浊类中药辨证配伍而成,其成分通过呼吸道吸入,发挥芳香辟秽、驱邪解毒的功效。”谭捷说,中药香囊还可悬挂在车内、房间内,或放置在包内,但过敏者慎用,孕妇哺乳期慎用。
“流感属于温病范畴,‘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指的就是流感病毒。”谭捷说,在治疗方面,应根据证候类型及轻重程度,采用疏风解表、祛湿解毒、清气凉营等内外治法,适时运用益气养阴等,可达到缓和祛邪、强身健体的功效。还应注意辨证用药,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可给予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类、葛根芩连类制剂等;高热、咳嗽、痰粘咳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可给予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银黄类制剂、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注意以上药物不能作为预防用药,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建议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辨证应用效果更好。”
疫苗是流感预防的首选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管理科主管护师李青园说。
李青园告诉记者,流感季来临前是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期。“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等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另外,小学、托育机构的儿童,经常处于学校内,作为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流感更易传播,所以大家应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她说,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人,在整个流感流行的季节应尽快进行接种,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国内现有的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均能实现对流感的有效预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预防接种门诊都可以预约接种。”李青园说,已经得过流感的人群也需要接种,因为流感的种类比较多,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等流感。接种流感疫苗,能够预防多种流感病毒感染。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建议每年10至11月份接种流感疫苗,中青年可依个人意愿接种疫苗。“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发生变异,所以建议易感人群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李青园表示,流感的发生与气候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北方地区常在冬春季多发。在春季,流感病毒依然会威胁着易感人群,为了预防流感的发生,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人群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减少流感传播共和重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