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最后一公里路面标线施划完成,石家庄市省道衡井线(S392)京港澳高速口至国道G107交叉口段(下行)修复养护(中修)工程主体建成通车,标志着今年石家庄市20项国省干线大中修工程阶段性任务圆满收官。
省道衡井线(S392)京港澳高速口至国道G107交叉口段(下行)修复养护(中修)工程主体建成通车
今年以来,针对石家庄市部分国省干线因服役年限增长、重载交通压力及自然侵蚀导致的路面病害增多、服务功能弱化等问题,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局公路服务保障中心系统谋划、分类施策,优先启动20项大中修工程。项目累计修复里程323.5公里,估算投资2.9亿元,覆盖G107、G207、G307、S202等20条干线公路,辐射全市16个县(市、区),重点解决路面龟裂、车辙、沉陷等突出病害。
在项目实施中,石家庄市公路服务保障中心以“百日攻坚”行动为抓手,高效推进项目实施,为服务省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交通支撑。石家庄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度、统筹协调。工程自3月中旬完成招标签订合同后,全面开启“加速模式”。建设单位通过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强化合同履约监督,严格把控材料质量,规范施工工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开展专业化技能培训。同时,以科技创新为引擎,首创“科技养护+精细管理+智慧监管”三位一体新模式。针对路口车辙深度大的痛点,创新采用高模量耐疲劳沥青路面、温拌全再生抗车辙沥青路面、钢渣沥青路面三种处治方案。通过后期跟踪观测遴选最优方案推广,运用智慧平台重构管理模式,集成智能温控系统、质量溯源体系及大数据优化技术,构建工程全周期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养护工程精准化、智能化管控,全面推进大中修养护工程质量的提升。
随着20项养护工程落地,石家庄市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路域环境全面升级,道路通行效率与行车舒适性实现“双提升”,为沿线产业联动、文旅融合及群众便捷出行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