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部有较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晋语五县保留入声,而官话区古入则已派入其他各声调。如:“八、十、割、麦、北、岳”等古入声字在平山话中都属于同一个调类,调值是34;在深泽话中它们分别属于阳平、上声和去声。二是井陉、元氏、赞皇、行唐、灵寿、平山六县的平声不分阴阳,而其他各县(市)则平分阴阳,且“分”的依据与普通话相同。如“沙、坡、师、生,穷、陈、条、糖”等字在上述六县(市)声调相同,而在其他各县(市)则是前四字读阴平,后四字读阳平。三是“圪”头词,即“圪顶盖、圪玄、圪靠、圪挑、圪节、圪台、圪堆”一类词晋语区多于官话区。四是有的县(市)内部又能明显的差别,如井陉县西部保留了入声,东部(包括县城)入声已经消失。
2、语音方面的特点。除 上述已经涉及的内容外,石家庄方言语音方面较突出的特点还有:(1)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或“ng”。(2)分尖团。即普通话中读[t 、t 、 ]声母的字,在石家庄方言中有的读[t 、t ‘ ]声母,有的则读[ts、ts‘s]声母。下面这些字在普通话中都读[t 、t 、 ]声母。下面这些字在普通中都读[t 、t 、 ],在石家庄方言中则分为读[t 、t 、 ]声母的“鸡、杰、九、江,期、桥、铅、庆、希、歇、休、干、行”和读[ts、ts‘s]声母的“积、节、酒、精,齐、消、千、青,细、修、心、星”。(3)赵县、灵寿、元氏、鹿泉、栾城等市县把普通话读[ts、ts‘s]声母的字读成[tθtθ‘θ]声母。(4)石家庄大部分市县的大部分市县把“耳、尔、二、饵”等字读成舌尖后法浊边音[ι]。(5)石家庄的大部分市县将普通话读将普通话读ai、uai 韵母的字读成[ε、uε]韵母。(6)普通话读an、ian、uan 、yan韵母的字,在石家庄方言中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些市县鼻音尾失落;一些市县鼻音尾弱化;一些县鼻音尾失落,主要元音鼻化.(7)除平声不分阴阳的市县外,大部分市县阳平读高降调。(8)深泽、无极等县的清入字在多归阳平。如“一、七、八、割”等字在无极话里都是阳平调。
3、词汇方面的特点。与普通话相比,石家庄方言词汇方面有以下特点:(1)由于与普通发展不平衡,保留了一部分普通话已不再使用的古语词。如:蚍蜉(蚂蚁)、遗(丢)、果子(油条)、镏子(戒指)。(2)有一部词语是方言区的人自造的。如:虫吃牙(龋齿)、取灯儿(火柴)、肥田粉(化肥)、洋茄子(西红柿)、跑茅子(腹泻)、旱牛牛、(蜗牛)、蝎出连儿(蜥蝎)、喳喳儿(麻雀)、呱呱油儿(猫头鹰)、望日莲(向日葵)。(3)有部分词语方言和普通话都使用,但含义不同。如:瞎(浪费)、沾(行,可以)、江湖(时髦)、抬(把东西藏起来)、缺火(缺心眼)、电棒(手电筒)、骗(赊)、猪耳朵(车前草)、青菜(菠菜)、老包(黑白相间的青蛙)。(4)因合音等原因而造成的特殊词。如:甭(“不用”的合音)、□(piau“不概”的合音,只出现在“多早晚”中)、□(zua“揉搓“的合音)、□(tsan“早晚”的合音,只出现在“多早晚”中)、□(nia,“娘阿”的合音)。
4、语法方面的特点。(1)“圪”头词,尤其是晋语区五市县的“圪”头词,明显多于普通话,不面的这些“圪”头词是石家庄的大部分市县使用而变通话中不存在的。圪渣、圪蚤、圪巴儿、圪痂儿、圪台儿、圪堆、圪扫、圪挤、圪走、圪蹴、圪翻、圪溜、圪料、圪崴、圪节儿、圪吱、圪针、圪拉瓣儿、圪都、圪登、圪鹿儿、圪咚。(2)名词和名词性词语的后辍“们”的分布与普通话不同。“们”不仅可以用于指人的名词后,还常用于指物的名词后。用于指人名词后的:社员们、战士们、学生们、老头儿们、队长们。用于指物名词后的:桌了们、猪们、车子们、头儿们、杯子们。“们”不仅可以用于可数名词之后,还可以用于不可数名词之后,用于可数名词之后的情况见前头诸例;用于不可数名词之后的:风们、火们、泥们、铁们、水们。不仅可以用于具体名词之后,也可以用于抽象名词之后,用于抽象名词之后的:活儿们、话儿们、法律们、官司们、想头儿们。(3)有一个与普通话“来着”对应有助词“来”。“来”用于句末、分句末或反问名中,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如:我跟支书说来。男的去北京来,女的没去。我们学校那会儿有来,这会儿没了。那个电影你看来没有?(4)石家庄方言中与普通话“了”相对应的成分一般是两个,不同的市县,读音可能不同,比如正定的这两个成分分别读Ⅰε和Ⅰ 大致相同,Ⅰau和Ⅰae大致一样。我们把Ⅰε和Ⅰ 相应的那个成分写作了1,把与Ⅰae、Ⅰau相应的那个成分记作了2,下面这些例了可以大致代表了1、了2的分布的情况:
开了1信了1
住了1三天了1
您睡够了2再去吧。
买了2东西我就回家。
他吃了2就走了。
小刘它睡了1一个钟头儿。
卖了2旧的买新的。
你饶了2他吧!
看好他,别叫他跑了2。
刮风了1。
井出水了。
(5)石家庄方言中,一般不用“去不去北京”“看不看戏”“愿意不愿意来”“去没去美国”这样的句式,下面的对照表基本上可以反映石家庄方言与普通话在反复问句方面的区别:
普通话 石家庄方言
吃不吃 吃不吃/吃呗(或“口拜、不”等,下同)
去不去 去不去/去呗
去学校不去 去学校不去/去学校呗
去不去学校 去学校不去/去学校呗
愿意说不愿说 愿意说不愿意说/愿意说呗
愿意不愿意说 愿意说不愿意说/愿意说呗
你去没有去过北京 你去过北京没有/你去过北京呗
还有饭没有 还有饭呗
小王吃了没有 小王吃了呗
(6)石家庄方言中可能补语的出现形式也与普通话不同,下面这些例子可以反映这种差别:
普通话 石家庄方言
拿得动 拿动了2/能拿动
拿不动 拿不动
拿得动拿不动 拿动了2呗/能拿动呗
去得了 能去
去得了去不了(liau) 能去呗
上得去 能上去/上去了2
上不去 上不去
上得去上不去 上去了2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