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适老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第143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5    来源:提案处
【字体: 】    打印

崔雪琴代表

提出的关于增派三员助力脱贫地区产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产业振兴,关键在人。石家庄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围绕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目标,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稳定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强化人才项目实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转变职能,明晰工作定位,变管理为服务,变督导为指导,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有效促进全市脱贫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制度设计,强化政策指导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关于做好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领导包联企业的通知》《关于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3年乡村人才“头雁”组织遴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落实领导包联制度,下沉服务重心,做到通农情、知农需、助农富,深入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资金投入、金融支持和技术改造力度,出台一批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经营主体纾危解困。在此基础上,精准按照学员身份和产业类型组织实施分层培育,划分为经营主体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业经理人、农产品电商、园区基地技术骨干等13个专题小班。学员不仅在农业科研院校接受乡村振兴、经营理念、管理知识等政策培训,还走入现代农业园区基地进行产业发展、产品检测等技术学习,建构市、校、基地共同发力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育新模式,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为我市乡村人才振兴奠定良好基础。全市重点培育120名“头雁”学员、100名乡村产业融合学员及150名畜牧养殖领头人、100名乡村耕耘者。

二、畅通信息桥梁,强化办事辅导一直以来,我市注重培育办事辅导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培育辅导员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培育辅导员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经营主体建立长期良好关系为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先后组织了12次政策技术辅导员、项目包联员、金融专员等专业培训,深入学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指导;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主体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主体畅通市场和销售渠道,做好产销衔接为破解产业主体与政府部门之间有时存在的沟通不畅、连接不紧等问题,我市创建“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办事、智能服务、信息微商和产销衔接等平台,对全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通进行了重构,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产业主体利用平台相关板块,及时与相关单位对接,在有效解决自身瓶颈的同时,示范带动更多经营主体加入产业链条,让更多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优化了我市农业企业的要素配置,激活了主体活力,提高了产能产值,引领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组建专业团队,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产业主体核心竞争力。我市分层组建市、县、乡镇科技服务团队,其中:县级16个、196人,乡镇级179个、407人,村级技术专员2603人;建设示范基地46个,培养科技示范主体191个。组织16个县区乡村技术人才,赴中国农大等14个院校开展知识更新培训360余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300名,创建返乡入乡农民工创业园12个,有效促进了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和应用。2023年,全市充分利用田间课堂、空中课堂、固定课堂和网络课堂常态化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组织专家培训200余场次,全年培训农民学员180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23000余份。遴选确定实训基地139个、培训基地52个,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5000人以上。同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112所田间学校,对优秀市级田间学校每个投资5万元建设“农广书屋”。塔元庄同福农民田间学校成功申报全国共享田间学校。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乡村振兴实际,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管理者、返乡涉农创业者、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为重点对象,深入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制定完善乡村人才扶持政策,推动政策指导员、科技引导员、办事辅助员等“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培养一支高素质技能型乡村人才队伍,为建设农业强市提供人才支撑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24524

 
对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第143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05    来源:
【字体: 】    打印

崔雪琴代表

提出的关于增派三员助力脱贫地区产业振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产业振兴,关键在人。石家庄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围绕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目标,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稳定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强化人才项目实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转变职能,明晰工作定位,变管理为服务,变督导为指导,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有效促进全市脱贫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制度设计,强化政策指导近年来,我市先后印发《关于做好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领导包联企业的通知》《关于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专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3年乡村人才“头雁”组织遴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落实领导包联制度,下沉服务重心,做到通农情、知农需、助农富,深入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资金投入、金融支持和技术改造力度,出台一批更具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经营主体纾危解困。在此基础上,精准按照学员身份和产业类型组织实施分层培育,划分为经营主体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农业经理人、农产品电商、园区基地技术骨干等13个专题小班。学员不仅在农业科研院校接受乡村振兴、经营理念、管理知识等政策培训,还走入现代农业园区基地进行产业发展、产品检测等技术学习,建构市、校、基地共同发力的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育新模式,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雁阵”效应,为我市乡村人才振兴奠定良好基础。全市重点培育120名“头雁”学员、100名乡村产业融合学员及150名畜牧养殖领头人、100名乡村耕耘者。

二、畅通信息桥梁,强化办事辅导一直以来,我市注重培育办事辅导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培育辅导员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培育辅导员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与经营主体建立长期良好关系为经营主体提供有效的指导服务。先后组织了12次政策技术辅导员、项目包联员、金融专员等专业培训,深入学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指导;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主体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主体畅通市场和销售渠道,做好产销衔接为破解产业主体与政府部门之间有时存在的沟通不畅、连接不紧等问题,我市创建“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办事、智能服务、信息微商和产销衔接等平台,对全市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流通进行了重构,为乡村振兴插上智慧的翅膀产业主体利用平台相关板块,及时与相关单位对接,在有效解决自身瓶颈的同时,示范带动更多经营主体加入产业链条,让更多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优化了我市农业企业的要素配置,激活了主体活力,提高了产能产值,引领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组建专业团队,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产业主体核心竞争力。我市分层组建市、县、乡镇科技服务团队,其中:县级16个、196人,乡镇级179个、407人,村级技术专员2603人;建设示范基地46个,培养科技示范主体191个。组织16个县区乡村技术人才,赴中国农大等14个院校开展知识更新培训360余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300名,创建返乡入乡农民工创业园12个,有效促进了先进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和应用。2023年,全市充分利用田间课堂、空中课堂、固定课堂和网络课堂常态化开展农业科技培训,组织专家培训200余场次,全年培训农民学员180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23000余份。遴选确定实训基地139个、培训基地52个,培育高素质乡村人才5000人以上。同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112所田间学校,对优秀市级田间学校每个投资5万元建设“农广书屋”。塔元庄同福农民田间学校成功申报全国共享田间学校。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乡村振兴实际,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管理者、返乡涉农创业者、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为重点对象,深入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制定完善乡村人才扶持政策,推动政策指导员、科技引导员、办事辅助员等“三农”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培养一支高素质技能型乡村人才队伍,为建设农业强市提供人才支撑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2024524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冀ICP备06000020号-1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