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  适老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关于石家庄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2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字体: 】    打印
——2023年2月3日在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建林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石家庄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聚焦重点靶向发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五大千亿级产业”领导小组和推进专班,召开产业推进大会,组织现场观摩,年度兑现奖补资金2.6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10.9%、8.6%、8.6%、19.1%。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在半导体领域先后创造60多项国内第一,石药、以岭、四药、华北制药4家药企跻身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百强,现代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四药、诚信集团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推荐563家企业纳入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618个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强化对发展潜力好、创新能力强企业的重点培育,新增规上企业34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超计划目标2.1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平稳增长。加快推进电商发展,全市省级电商示范企业43家,省级电商示范基地26家,分别占全省的30%、4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强化,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6208.68亿元,占全省贷款总额的21.15%。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落实1.5万亿元授信额度,截至11月末,银行累计签约10069.83亿元,累计投放8311.45亿元。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新增高标准农田43.9万亩,粮食总产87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藁城区入选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和国家大豆制种大县。县域经济日益壮大,3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738亿元,增长12%。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省内率先出台瞪羚企业管理办法,首批认定瞪羚企业22家,发放奖补资金1570万元。与中电科13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672家,101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43件。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机制、“人才飞地” 认定奖励,发放人才绿卡突破6.7万张,遴选8名院士培养对象,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二)大力拓展内需市场,需求结构逐步改善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牢固树立服务项目建设“店小二”意识,实施市县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地水电气”保障、政银企保对接和环保正面清单等一系列保障机制。每季度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活动,海康威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462个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594.7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143.6%;2037个集中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698.9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50.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与30余家驻外河北商会、10余家基金公司、近30家友城建立联系,聘请“园中园”运营单位、知名企业家等作为招商代理,提升招商成效。同福集团总部成功回迁,华普生物、绿叶集团等一批大企业来石投资兴业。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新建改建15家便民市场、5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任务,成为全国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7亿元,直接拉动消费40多亿元。积极推进商业街区建设,33条特色商业街区开街运营,形成了1条创建国家级、3条省级、5条市级、每个县(市、区)至少1条商业街区的发展格局。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稳步提升
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我市209条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全部落地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9条措施受到国家通报表扬并向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强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推选首届123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累计受理问题线索652件,处理相关责任人77名。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部审批事项时限压减到法定时限的16%以内,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行政审批事项100%“全流程网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创新实践”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高标准完成全部261个乡镇(街道)、4781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提升,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第5,取得历史性突破。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和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完成跨境电商B2C出口首单,实现了跨境电商9610、9710、9810、1210业务模式全覆盖。推动进口惠及民生,设立民族路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不出国门即可享受优质商品。成功申建二手车出口试点、药品进口口岸。全面深化服务贸易试点建设,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510家,完成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2项、省级制度创新案例9项,对外开放创新高地作用凸显。中欧班列开行首次突破500列。
(四)统筹推动协调发展,城乡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载体功能更加完善。石衡高速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获批,4、5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公共停车位3.5万个,完成排水设施改造224.66公里、供热老旧管网改造81.4公里;打通41条城区规划路,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改造老旧小区967个,棚户区改造建成1.2万套,9个城中村改造高品质示范区扎实推进,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顺利推进。《石家庄市供水安全保障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应急水源工程一期顺利完工。
城市形象品质持续提升。加快实施拥河发展战略,编制出台《滹沱河经济带发展规划》,并上升为省级区域规划。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254亿元的69个城市更新项目,东垣古城遗址公园一期项目正式开园,石煤机城市更新项目智慧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太平河城市片区开工建设,龙泉湖片区有序推进。完成902条小街巷整治提升任务,打造了100条精品街道,美丽省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石家庄城市水系及水系空间总体规划》通过专家审查,首开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制定印发《青年友好型城市发展规划》,向全社会吹响吸青引青的号角。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投入衔接资金8.74亿元实施226个帮扶产业项目,带动2.9万多户脱贫群众增收。改造提升户用卫生厕所17.97万座,完成覆盖97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新改建农村公路542.5公里,硬化街巷1693公里,村庄绿化4.53万亩,创建美丽乡村377个、美丽庭院4.5万户。“一村一品”国家级示范村镇达到18个,正定县吴兴村被认定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鹿泉区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后十”。纳入国家考核的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51.47平方公里,营造林101万亩,灵寿县、赞皇县、深泽县、赵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平山县代表我市在全国林长制视频调度会上做典型发言。
(五)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发放各类援企稳岗补贴8.99亿元,惠及企业5.2万家,稳定就业岗位75.4万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1万人。创建劳务品牌33个,“河北福嫂”被评为“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医疗健康全面发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石家庄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先后挂牌运营。建成50个高水平国医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树立为改革样板。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了按病种分值点数法付费(DIP)工作,在国家中期评估中位列全省第一;创新开展了“预住院”医保支付试点工作,节约了群众就医时间、减轻了就医负担。免费为全市5.6万余名14周岁女孩完成两剂次HPV疫苗接种,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全省首创工伤保险认定“双下沉”服务模式,最快可一天内办结;建成全省首家社保卡基层便民服务网点。全市备案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到325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个,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孤儿保障标准大幅提升,社会救助机制持续完善,13.7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有效保障。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城市社区实现日间照料站点全覆盖信息化运行,累计服务老年人38.8万人次,新建81个养老助餐点,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文体事业不断改善。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义务教育学校109所,17所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办理文旅惠民卡6.3万张,组织各类文化惠民演出929场。新建球类运动场地209个、健身步道113.87公里,更新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1755处,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成开放,市全民健身中心网球馆投用在即。新建提升公园、游园74座,群众生活舒适度大幅提高。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安全、防汛抗旱、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总的看,2022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增速好于全省。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7项指标中,8项指标与预期存在差距,我市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全球经济下行、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更趋谨慎。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较困难。企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仍然较高。三是高质量发展短板制约仍有待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资源相对薄弱,创新领军人才匮乏,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不强,发展新动能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跃升之年、展示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锚定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奋斗目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石家庄力量。
在综合分析增长动力、兼顾发展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安排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生态环保、民生福祉类指标完成省定任务,并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为确保完成2023年各项目标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推动鹿泉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新区国际生物医药园、藁城区现代物流枢纽基地和现代食品产业园、栾城装备制造基地、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建设。落实好五大产业奖补、瞪羚企业认定等政策措施,常态化奖励企业,加快推动普兴电子、石药、同福、君乐宝、中车等企业做大做强。突出抓好博威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化、欧意新口服制剂等一批两大产业项目,力争年内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达到千亿级规模。持续打造优质中小企业,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打造门类齐全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支持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动商务咨询、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等服务行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80亿斤以上,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别保持在300家以上、100家以上。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
二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年内新增创新平台50家以上。推进高新区生物医药、正定纳米新材料、鹿泉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三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
三是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坚持“房地产开发为产业发展让路,插花式开发为集中开发让路,土地供应优先保障产业所需”原则,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提升开发区经济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各类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科创、融资、担保、市政“四个平台”,搭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数据资源、应用融合、生活配套“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园区低成本化改造。确保省级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二)坚持挖潜扩需,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扩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聚焦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启动晶澳太阳能、天元生物疫苗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聚焦做优传统产业,加快石炼化绿色转型发展、敬业冷轧板等项目建设。聚焦做大新兴产业,加快启动优巨北方新材料基地、橡一医药包装新材料工业园等项目。聚焦城市更新,全力推动“6+2+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加快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等施工进度,推动9个城中村改造示范区项目建设,力促居民尽快回迁。聚焦省市重点项目,每季度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拉练活动,抓好裕华汽车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
二是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提高吃穿用消费品质,推动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增加智能家电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加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规模。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三是加快消费扩容升级。持续开展多种形式促消费活动,充分释放特色商业街区活力,放大“石家庄购物节”特色消费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规模,加速形成一批地标型消费载体。深入开展夜经济建设,谋划组织啤酒节、美食节、音乐节等品牌特色活动,积极推进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电商与传统商贸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网红”产品、培育“网红”品牌。
(三)坚持协同发力,统筹推进城乡高水平建设
一是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启动石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石家庄北站改造和衡昔高速建设,力争石衡高速主线年内具备通车条件。加快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力争10月1日主体通车。完善市区骨架路网和主干道系统,推进槐安路等二三环快速连通工程建设。加快轨道交通二期项目建设,推动主城区轨道交通尽快成环成网。
二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高标准实施主街主路景观提升工程,继续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确保36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2558套棚改项目开工,7725套棚改项目建成。持续推动“烂尾楼”项目整治,稳步实施管廊建设。
三是推动县城与村镇建设提质升级。以打造现代化燕赵宜居县城为目标,坚持样板示范、分类分级、提质进位、统筹推动原则,以创建“文明城、园林城、森林城、卫生城、洁净城和人居环境奖”为抓手,强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县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房品质提升,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巩固提升户厕8.8万座,实现低标准厕所提档升级,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四)坚持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以证券化为导向,以上市为手段,稳妥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全面推行社会主体免费电子云章,实现更多政务服务免证办理。以试点城市为契机,探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创新路径方法推动“非禁即入”有效落实,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开展“千企百展”,鼓励外贸企业强化海外品牌运营,推动我市外贸产业由单一产品出口向品牌输出转变。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和国际陆港优势,用足用好跨境电商综试区、二手车出口试点、药品进口口岸、服贸试点等开放新平台,积极申建国家进口创新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挥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作用。继续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市民)·市长”恳谈会,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推行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和企业开办“零成本、半日办、零跑腿”,在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虚拟审批”等简易审批模式,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力推进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高颜值生态文明城市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加快高耗能行业绿色升级,推动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灵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谋划井陉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5个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用水量下降到47.7立方米。
二是深度治理大气污染。做好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工作,加强道路、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运输管控,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落实环保绩效评级、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制度,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优化监管执法方式,严防发生“一刀切”现象。
三是加强水土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河流综合治理,从全面治理向精准管控转变,加大重点河流水质断面监管力度,逐步实现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水平。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完善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全年完成营造林任务65万亩,完成林草生态治理20.6万亩。
(六)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生保障质量和水平
一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深化就业质量提升行动,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配套政策,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精准开展扩面征缴,努力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应缴尽缴。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快国家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做好保障房分配管理,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提升社会事业水平。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力争达到每千人口3.4个托位。进一步健全普惠性托幼体系,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托育服务供给,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创造条件增设托班。加快推进优质高中学校建设。持续做好孕妇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工作。提升急救服务能力,按照3-5公里急救服务半径,在二环周边、三环以内,合理增设急救站点。推动市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积极推进太平河片区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和市音乐厅三大场馆建设。新建石钢公园等综合公园和10万平方米以上街旁游园。加快推进市第一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公益性公墓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补齐民生短板。
三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统筹推进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强化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做好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扫黑除恶、人民防空、气象地震、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奋力填写成绩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确保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石家庄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石家庄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2    来源:
【字体: 】    打印
——2023年2月3日在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建林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石家庄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落实国家、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及接续政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一)聚焦重点靶向发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五大千亿级产业”领导小组和推进专班,召开产业推进大会,组织现场观摩,年度兑现奖补资金2.6亿元。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产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10.9%、8.6%、8.6%、19.1%。两大产业率先突破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在半导体领域先后创造60多项国内第一,石药、以岭、四药、华北制药4家药企跻身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百强,现代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工业实现较快增长。四药、诚信集团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推荐563家企业纳入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618个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强化对发展潜力好、创新能力强企业的重点培育,新增规上企业340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超计划目标2.1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平稳增长。加快推进电商发展,全市省级电商示范企业43家,省级电商示范基地26家,分别占全省的30%、4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强化,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6208.68亿元,占全省贷款总额的21.15%。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落实1.5万亿元授信额度,截至11月末,银行累计签约10069.83亿元,累计投放8311.45亿元。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新增高标准农田43.9万亩,粮食总产87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藁城区入选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和国家大豆制种大县。县域经济日益壮大,3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738亿元,增长12%。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省内率先出台瞪羚企业管理办法,首批认定瞪羚企业22家,发放奖补资金1570万元。与中电科13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省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4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672家,101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43件。在全省率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经纪人”机制、“人才飞地” 认定奖励,发放人才绿卡突破6.7万张,遴选8名院士培养对象,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二)大力拓展内需市场,需求结构逐步改善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牢固树立服务项目建设“店小二”意识,实施市县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地水电气”保障、政银企保对接和环保正面清单等一系列保障机制。每季度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活动,海康威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462个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594.7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143.6%;2037个集中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698.9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50.5%。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基金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与30余家驻外河北商会、10余家基金公司、近30家友城建立联系,聘请“园中园”运营单位、知名企业家等作为招商代理,提升招商成效。同福集团总部成功回迁,华普生物、绿叶集团等一批大企业来石投资兴业。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新建改建15家便民市场、5家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任务,成为全国第二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7亿元,直接拉动消费40多亿元。积极推进商业街区建设,33条特色商业街区开街运营,形成了1条创建国家级、3条省级、5条市级、每个县(市、区)至少1条商业街区的发展格局。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稳步提升
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我市209条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全部落地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9条措施受到国家通报表扬并向全国推广。在全省率先启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强力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治理行动,推选首届123名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累计受理问题线索652件,处理相关责任人77名。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部审批事项时限压减到法定时限的16%以内,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行政审批事项100%“全流程网办”。“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创新实践”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评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高标准完成全部261个乡镇(街道)、4781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提升,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综合信用指数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排名第5,取得历史性突破。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和外综服等新业态新模式,完成跨境电商B2C出口首单,实现了跨境电商9610、9710、9810、1210业务模式全覆盖。推动进口惠及民生,设立民族路跨境电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不出国门即可享受优质商品。成功申建二手车出口试点、药品进口口岸。全面深化服务贸易试点建设,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510家,完成国家级制度创新案例2项、省级制度创新案例9项,对外开放创新高地作用凸显。中欧班列开行首次突破500列。
(四)统筹推动协调发展,城乡功能和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载体功能更加完善。石衡高速开工建设。轨道交通二期建设规划获批,4、5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公共停车位3.5万个,完成排水设施改造224.66公里、供热老旧管网改造81.4公里;打通41条城区规划路,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改造老旧小区967个,棚户区改造建成1.2万套,9个城中村改造高品质示范区扎实推进,1975年以前危旧住房改造顺利推进。《石家庄市供水安全保障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应急水源工程一期顺利完工。
城市形象品质持续提升。加快实施拥河发展战略,编制出台《滹沱河经济带发展规划》,并上升为省级区域规划。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254亿元的69个城市更新项目,东垣古城遗址公园一期项目正式开园,石煤机城市更新项目智慧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太平河城市片区开工建设,龙泉湖片区有序推进。完成902条小街巷整治提升任务,打造了100条精品街道,美丽省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石家庄城市水系及水系空间总体规划》通过专家审查,首开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制定印发《青年友好型城市发展规划》,向全社会吹响吸青引青的号角。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投入衔接资金8.74亿元实施226个帮扶产业项目,带动2.9万多户脱贫群众增收。改造提升户用卫生厕所17.97万座,完成覆盖97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新改建农村公路542.5公里,硬化街巷1693公里,村庄绿化4.53万亩,创建美丽乡村377个、美丽庭院4.5万户。“一村一品”国家级示范村镇达到18个,正定县吴兴村被认定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鹿泉区入选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高。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后十”。纳入国家考核的重要水功能区达标率100%,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51.47平方公里,营造林101万亩,灵寿县、赞皇县、深泽县、赵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平山县代表我市在全国林长制视频调度会上做典型发言。
(五)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发放各类援企稳岗补贴8.99亿元,惠及企业5.2万家,稳定就业岗位75.4万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1万人。创建劳务品牌33个,“河北福嫂”被评为“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医疗健康全面发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首都儿研所附属儿童医院石家庄医院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家庄医院先后挂牌运营。建成50个高水平国医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树立为改革样板。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开展了按病种分值点数法付费(DIP)工作,在国家中期评估中位列全省第一;创新开展了“预住院”医保支付试点工作,节约了群众就医时间、减轻了就医负担。免费为全市5.6万余名14周岁女孩完成两剂次HPV疫苗接种,受到群众广泛赞誉。
社会保障持续增强。全省首创工伤保险认定“双下沉”服务模式,最快可一天内办结;建成全省首家社保卡基层便民服务网点。全市备案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到325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个,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孤儿保障标准大幅提升,社会救助机制持续完善,13.7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更有效保障。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和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城市社区实现日间照料站点全覆盖信息化运行,累计服务老年人38.8万人次,新建81个养老助餐点,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
文体事业不断改善。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6所、义务教育学校109所,17所公参民学校转为公办学校。办理文旅惠民卡6.3万张,组织各类文化惠民演出929场。新建球类运动场地209个、健身步道113.87公里,更新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1755处,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成开放,市全民健身中心网球馆投用在即。新建提升公园、游园74座,群众生活舒适度大幅提高。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安全、防汛抗旱、防灾减灾、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总的看,2022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增速好于全省。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27项指标中,8项指标与预期存在差距,我市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全球经济下行、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投资、生产、经营更趋谨慎。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较困难。企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仍然较高。三是高质量发展短板制约仍有待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资源相对薄弱,创新领军人才匮乏,企业创新引领能力不强,发展新动能有待进一步增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跃升之年、展示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锚定经济总量过万亿、实现弯道超车的奋斗目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石家庄力量。
在综合分析增长动力、兼顾发展需要和可能的基础上,安排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进出口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生态环保、民生福祉类指标完成省定任务,并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
为确保完成2023年各项目标任务,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着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推动鹿泉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新区国际生物医药园、藁城区现代物流枢纽基地和现代食品产业园、栾城装备制造基地、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园区加快建设。落实好五大产业奖补、瞪羚企业认定等政策措施,常态化奖励企业,加快推动普兴电子、石药、同福、君乐宝、中车等企业做大做强。突出抓好博威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产业化、欧意新口服制剂等一批两大产业项目,力争年内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集群达到千亿级规模。持续打造优质中小企业,力争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金融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打造门类齐全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支持A级旅游景区创建;推动商务咨询、检验检测、人力资源等服务行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80亿斤以上,市级以上(含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分别保持在300家以上、100家以上。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增长12%以上。
二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优势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年内新增创新平台50家以上。推进高新区生物医药、正定纳米新材料、鹿泉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三个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
三是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坚持“房地产开发为产业发展让路,插花式开发为集中开发让路,土地供应优先保障产业所需”原则,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提升开发区经济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各类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科创、融资、担保、市政“四个平台”,搭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数据资源、应用融合、生活配套“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园区低成本化改造。确保省级以上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二)坚持挖潜扩需,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扩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聚焦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启动晶澳太阳能、天元生物疫苗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聚焦做优传统产业,加快石炼化绿色转型发展、敬业冷轧板等项目建设。聚焦做大新兴产业,加快启动优巨北方新材料基地、橡一医药包装新材料工业园等项目。聚焦城市更新,全力推动“6+2+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加快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等施工进度,推动9个城中村改造示范区项目建设,力促居民尽快回迁。聚焦省市重点项目,每季度组织项目集中开工和观摩拉练活动,抓好裕华汽车产业园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00亿元以上。
二是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提高吃穿用消费品质,推动农产品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增加智能家电消费,促进家庭装修消费,推动数字家庭发展。加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规模。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三是加快消费扩容升级。持续开展多种形式促消费活动,充分释放特色商业街区活力,放大“石家庄购物节”特色消费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规模,加速形成一批地标型消费载体。深入开展夜经济建设,谋划组织啤酒节、美食节、音乐节等品牌特色活动,积极推进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电商与传统商贸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网红”产品、培育“网红”品牌。
(三)坚持协同发力,统筹推进城乡高水平建设
一是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启动石雄城际铁路建设,加快石家庄北站改造和衡昔高速建设,力争石衡高速主线年内具备通车条件。加快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力争10月1日主体通车。完善市区骨架路网和主干道系统,推进槐安路等二三环快速连通工程建设。加快轨道交通二期项目建设,推动主城区轨道交通尽快成环成网。
二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高标准实施主街主路景观提升工程,继续开展私搭乱建违章建筑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加快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确保364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12558套棚改项目开工,7725套棚改项目建成。持续推动“烂尾楼”项目整治,稳步实施管廊建设。
三是推动县城与村镇建设提质升级。以打造现代化燕赵宜居县城为目标,坚持样板示范、分类分级、提质进位、统筹推动原则,以创建“文明城、园林城、森林城、卫生城、洁净城和人居环境奖”为抓手,强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县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房品质提升,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巩固提升户厕8.8万座,实现低标准厕所提档升级,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四)坚持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以证券化为导向,以上市为手段,稳妥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数字政务建设,全面推行社会主体免费电子云章,实现更多政务服务免证办理。以试点城市为契机,探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创新路径方法推动“非禁即入”有效落实,切实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二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开展“千企百展”,鼓励外贸企业强化海外品牌运营,推动我市外贸产业由单一产品出口向品牌输出转变。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和国际陆港优势,用足用好跨境电商综试区、二手车出口试点、药品进口口岸、服贸试点等开放新平台,积极申建国家进口创新示范区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挥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作用。继续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市民)·市长”恳谈会,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推行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和企业开办“零成本、半日办、零跑腿”,在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虚拟审批”等简易审批模式,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力推进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建设,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高颜值生态文明城市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加快高耗能行业绿色升级,推动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全面创A。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灵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谋划井陉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完成5个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用水量下降到47.7立方米。
二是深度治理大气污染。做好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工作,加强道路、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运输管控,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严格落实环保绩效评级、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制度,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优化监管执法方式,严防发生“一刀切”现象。
三是加强水土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河流综合治理,从全面治理向精准管控转变,加大重点河流水质断面监管力度,逐步实现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水平。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完善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积极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全年完成营造林任务65万亩,完成林草生态治理20.6万亩。
(六)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民生保障质量和水平
一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深化就业质量提升行动,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落实工伤保险省级统筹配套政策,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精准开展扩面征缴,努力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应缴尽缴。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加快国家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万套,做好保障房分配管理,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提升社会事业水平。加快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建设,力争达到每千人口3.4个托位。进一步健全普惠性托幼体系,推进普惠性幼儿园托育服务供给,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创造条件增设托班。加快推进优质高中学校建设。持续做好孕妇产前基因检测服务工作。提升急救服务能力,按照3-5公里急救服务半径,在二环周边、三环以内,合理增设急救站点。推动市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积极推进太平河片区市美术馆、市博物馆和市音乐厅三大场馆建设。新建石钢公园等综合公园和10万平方米以上街旁游园。加快推进市第一养老院、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公益性公墓等重点项目建设,切实补齐民生短板。
三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统筹推进房地产、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强化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做好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扫黑除恶、人民防空、气象地震、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部署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奋力填写成绩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确保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石家庄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本站|网站声明|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版权所有
石家庄市电子政务中心承办
冀ICP备06000020号-1 网站标识码:1301000003